发展要闻 政策发布 发展规划 经济运行 高新技术 地区经济 环境与资源  
农村经济 重大项目 西部开发 振兴东北 减贫救灾 发展报告 就业与收入 能源交通
  特色总网 > 国家发展 >
  推荐资讯
 
  • ·关于热烈庆祝商权集团成立17
  • ·商权大讲堂:企业如何引流?
  • ·商权分销平台成就你我,过上
  • ·人民日报时评:两个17岁男孩
  • ·广西今年将选聘1998名高校毕
  • ·财政部:中央财政2012年投17
  • ·苏丹方面在喀土穆向中方移交
  • ·内地与澳门警方合作第十五次
  • ·广东一季度发生各类安全事故
  • ·科学发展领航山东--“十二五
  • ·江西省年底前城镇所售猪肉全
  • ·新华视点:关于中国春运的“
  • ·新丝路之梦——记上海合作组
  • ·宁夏将提高城乡居民医疗补助
  • ·广西:“流动调解室”让农事
  • ·我国将继续加强打击侵权知识
  •   特色推进
    如何使用工具实
    编者按: 消费8万送20万 ,20万
    [更多]
      [国家概览] 5步玩转“一小时促销
      [国家史册] 关于微信扫码支付恢复
      [思想理论] 做大做强商权事业,造
      [伟大实践] 关于举办“零成本赚一
      [国家发展] 商权会员等级与福利,
      [世界视角] 关于商权用户提现的相
      [特色推进] 如何使用工具实现零成
      全程服务,名动九州
     

    以立足特色的分级展示为基础;
    以多层渗透的优势资源为依托;
    以精细完善的专业咨询为保障;
    以创新的整合传播方式为带动;
    打造“立足特色、名满天下”
    的 特色扬名系统!

     
      进入特色扬名系统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2009@live.cn
      写在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召开之际:荒漠绝域绿何来
     
    时间:2011-07-10

    荒漠绝域绿何来——写在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召开之际 

        新华社呼和浩特7月9日电(记者 王欲鸣、于嘉)黄沙连绵,飞鸟难越,沙漠被喻为“死亡之海”。然而,走进世界第九大沙漠——库布其沙漠,大棚农业区瓜果飘香,药物种植区枝繁叶嫩,沙漠新能源区高等级的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源新型产业项目摆布有致,建设繁忙,而在沙漠旅游区,黄沙古渡,游人如织……

        是谁,用什么力量,把“海市蜃楼”变成了现实?正在此间举行的“2011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给我们提供了管窥其中奥秘的视角。

        沙产业变“生态难民”为“生态富民”

        牧民乌尼尔道格陶,一个在库布其沙漠里生活了40多年的“生态难民”。风沙一次次威胁着他的土屋,他一次次用铁锹“抢救”自己的家园。

        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一辈子还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2007年7月,他和另外分散居住在库布其沙漠深处的35户牧民,自己没花一分钱,喜滋滋地搬进了亿利资源集团投资2000多万元兴建的牧民新村。

        “我搬到这里后由一种身份变成了几种身份。”乌尼尔道格陶笑着为自己“定位”:

        乌尼尔道格陶用自己的“荒沙废地”使用权入股企业,成为企业的股民;他每年都参与沙漠治理,成为企业的生态工人;在企业为自己建的半亩大棚中种植蔬菜,成为菜农;在企业为自己建好的标准化棚圈中养羊养牛;闲暇时在紧靠新村的亿利七星湖旅游景区为游客牵马、拉骆驼挣钱。36户居民家家如此。这些来自散居在七星湖周边杭锦旗独贵特拉镇道图嘎查(村)的牧民,拥有面积广阔的草场,但沙化严重。

        企业把分散居住在4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牧民搬出来,为的是打造“生态无人区”,让沙漠得到自我修复的同时,也让牧民过上崭新的生活。

        “防沙治沙光靠硬性投入是不够的,必须变输血为造血,用产业化的方式反哺沙漠治理,造福当地百姓。”亿利资源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文彪感言。

        把“众富才是富”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王文彪,在实施沙漠生态工程中,也把沙区农牧民由“生态难民”变成了“生态富民”:3.2万多农牧民的农牧产品产销、看病就医、上学等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企业为沙区老百姓建设了一些沙漠小镇区和沙漠农牧民学校,让沙区老百姓同样享受城里人的生活。

        “世界治沙典范”是如何创造的

        “亿利资源绿化沙漠、改善环境,不仅是中国的一面旗帜,也是世界的一个典范。”这是联合国专家实地考察库布其沙漠后作出的评价。

        20多年来,亿利资源集团投资近30亿元,以沙漠产业化的方式绿化库布其沙漠5000多平方公里,控制库布其沙漠2/3的荒漠化面积;在飞鸟难越的库布其沙漠修建了多条纵横交错的穿沙公路,建设了沙柳防护带、甘草种植区、大棚农业区、生态无人区、沙漠旅游区;大规模发展了沙漠天然药物、清洁能源、新材料、高端旅游等沙漠绿色产业,仅沙漠现代甘草医药产业的营业收入每年达30亿元人民币,帮助沙漠里几十万老百姓摆脱了贫困。最终探索出的一个兴业、富民、环保的产业化治沙模式,实现了沙漠的“绿化—转化—产业化”良性互动的循环发展格局。

        世界治沙看中国,中国治沙看内蒙古,内蒙古治沙看鄂尔多斯库布其。通过20多年的实践探索,亿利资源集团确立了“以路划区、分块治理;锁住四周、渗透腹部、技术支撑、产业拉动”的综合治理、绿富同兴战略,在人类与沙漠化的世纪博弈中掀开了新的一页。

        绵延千里的库布其沙漠,一条条纵贯沙海的公路格外醒目。第一条穿沙公路始建于1997年,是亿利资源集团为主修筑的中国第一条穿越大漠腹地的绿色通道,随后,第二条、第三条……多条穿沙公路纵横交错,把广袤的沙漠科学切割,化整为零,分而治之。

        亿利人沿着公路通水、通电,在公路两侧建起绿色防护带,撵沙造林,扎网格状沙障固定沙丘;用飞机播绿,草、灌、乔结合,大面积种草种树,然后再大棚育苗,规模种植,建起“沙漠药圃”、智能温室——一个“路、电、水、讯、网、绿”六配套的综合网络,破解了治沙用沙的世界难题!

        20年大漠鏖战,亿利人在库布其沙漠北缘、黄河南岸建设了长242公里、宽5公里的防沙护河锁边林带,减缓了泥沙向黄河倾泻,保卫了母亲河的安全。特别是在库布其沙漠深处实施的2000平方公里的大漠生态无人区工程,让片片沙丘闪耀着层层绿意,为中国的北方构筑了一道雄厚的绿色屏障。

        从防沙、绿化开始,亿利资源就以创新的思维埋下了产业化治沙的种子,而且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发掘沙漠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最大化。这,是亿利资源治沙模式的核心关键之所在。

        他们在选择沙生植物时,既考虑耐旱性,又考虑经济性,包括大规模种植适宜沙漠生长的甘草中药材、沙柳灌木沙生植物。大规模的种植不但使防沙绿化形成了气候,也为企业发展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和生物质能源产业创造了先天条件,并得到迅猛发展。

        企业利用沙漠独有的生态景观和20多年的生态建设成果,加以巧夺天工的改造和点缀,构建了独具一格的库布其七星湖沙漠旅游高端产业,让昔日的“死亡之海”变成今天旅游胜地。

        产业化之路:荒漠化治理的新希望

        荒漠之害,痛及全球: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达3800万平方公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亿多人口受到荒漠化威胁,36亿公顷耕地和牧场受到荒漠化影响。全球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20多亿美元……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第四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262.3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3%,分布于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8个县(旗、区)。

        在我国,除了政府投巨资打造“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批重点生态治理工程之外,一些有远见的民营企业也纷纷加入治沙大军,并探讨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产业化、市场化治沙之路。

        甘肃省河西走廊大力发展日光温室、葡萄、中药材等;新疆大面积推广甘草、麻黄、大芸等的人工种植;宁夏沙漠旅游初成产业;内蒙古鄂尔多斯建立起沙柳、沙棘等绿色支柱产业……一系列关键技术和经营思路的改变,打破了“只投入,不产出”的治沙魔咒,在一些领域成功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中科院院士蒋有绪认为,亿利资源集团生态工程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他说,如果治沙只有生态效益,没有经济效益,不能给当地老百姓带来效益,即使建成也很难维持。亿利“基地加农户”的模式使农民参与进来,使老百姓富裕起来,这样实现了资源永续利用。

        王文彪认为,只有引入市场运营的新机制,让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治沙,形成企业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治沙新模式,才能走出一条产业化发展沙产业致富的新路子,才能收到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为企业带来无限的商机。

        集亿利人20多年智慧形成的“库布其沙产业模式”,开启了世界荒漠化防治新时代,它奉献给人类的不仅是5000多平方公里的绿化面积,更是为人类应对荒漠化开拓了一个方向,创造了一种启示。这是中外专家在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上达成的共识,也让人们看到了荒漠化治理的新希望。

        诚如王文彪所言:“20多年的实践证明,沙漠是可以变绿的,沙漠的穷人是可以变富的,沙漠的阳光产业是大有可为的。这是中国发展沙产业的宝贵经验,也为世界荒漠化防治提供了新的借鉴和帮助。”

      我要推荐此类文章】 【我要推荐给好友】 【 加入收藏】 【返回上页
      上一篇:胡锦涛主席特使姜伟新出席南苏丹共和国独立庆典
    下一篇: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大坝全线加高到顶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