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1日电(刘华、张人文)应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邀请,来自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海洋”全俄儿童中心的中小学生代表团一行500余人,正在我国参加为期12天的夏令营活动。
作为传递中俄友谊的小使者,这些孩子们犹如一道流动的风景线,大巴车里、古长城上、天安门前……他们出现在哪里,欢歌笑语就跟到哪里,他们的到来,为北京的盛夏平添了一份活力。
学汉语真“给力”
“你好吗?”
“我很好!”
15岁的达莉亚一坐上大巴车就开始与来自辽宁师范大学俄语系的大学生志愿者练习起中文对话来。
和达莉亚一样,绝大多数参加本次夏令营的孩子们都是第一次来到中国,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内心的好奇和对中国的热爱。
除了问候和礼貌用语,孩子们还从志愿者们那里学会了“给力”之类的网络热词,同时像“多少钱”这样的购物用语也成为他们争相学习的热点。
孩子们对购物饶有兴趣,不停地问工作人员哪里可以买东西,哪里的衣服比较好看。当被告知在中国买东西要“砍价”时,一位小姑娘喊道“那是必须的!”大有一副购物老手的气派。
当被问及在中国最想看什么时,达莉亚不假思索地说:“长城!”她说,在来中国之前自己曾通过互联网和课外书了解过一些关于长城的资料,这次终于有机会亲眼看到长城,所以感到非常激动。
“中国有一句关于长城的名言,是怎么说的?”达莉亚向身边的志愿者求助。
“不到长城非好汉。”
“对,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长城非好汉……”达莉亚嘴巴里念念有词。
长城“淋浴第一人”
曾经魂牵梦绕的万里长城就在眼前,孩子们个个儿兴奋得手舞足蹈。然而这漫长的征程显然超出了他们的预料,没跑多远,不少孩子就开始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这时,一位名叫叶甫盖尼的辅导员带着孩子们唱起著名歌曲《喀秋莎》,嘹亮动听的歌声在蜿蜒曲折的长城上空回荡。
偶尔看到有几位中国游客从面前经过,孩子们便很热情地鼓掌欢迎,用中文向他们说“你好”。中国游客也被他们的热情所感染,和他们一起哼起了歌儿,还和他们合影留念。
今年12岁的季日特马是个皮肤黝黑的小男孩,别看他年龄小,精力却很旺盛。初登长城时他健步如飞,很快就处于领先位置,把“大部队”远远地甩在后面。然而就在他快要登顶的时候,却因体力透支而走不动了,一屁股坐在地上。随队医生和其他几名工作人员迅速赶到,及时为他降温解暑,在冰袋的冷敷作用下,季日特马渐渐好转,并最终与大家一起登上了慕田峪长城之巅。
为了防止他中暑,身边的志愿者需要经常往他头上和身上浇点矿泉水,一旁的医生开玩笑说:“能在长城顶上洗淋浴,你算是第一人哦!”
季日特马开心地笑了。
组织工作有条不紊
参加本次俄罗斯中小学生夏令营活动的代表团成员多达500余人,营员的年龄都在12岁至16岁之间。为了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中俄双方的组织者们倾注了不少心血。
整个夏令营在来华前就被分成14个小组,每组除了有两名辅导员之外,还配备专门的医生和翻译。到了中国之后,中方为每组安排一名导游和两名志愿者。
为本次夏令营提供服务的40多名志愿者由来自山东和辽宁两省相关高校的老师和学生组成,他们不但个个精通俄语,而且还于今年4月专门前往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海洋”全俄儿童中心,在那里接受了为期三周的培训,不仅学习到该中心的管理理念,同时也对孩子们的生活习惯有了更多的了解,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一位名叫王楠楠的志愿者说:“这些孩子素质特别高,纪律性也很强,和他们在一起很开心。”
另据介绍,参与本次接待工作的所有中方导游都有5年以上相关经历,并且个个精通俄语。“相对去年来说,今年的组织和调度更加完善、周密,安保工作也更加成熟。”一位名叫张芽裳的导游告诉记者。
今年的500余名代表团成员是应胡锦涛主席之邀来华参加夏令营的第二批客人。2009年6月,胡锦涛在访俄期间向梅德韦杰夫总统提出,邀请1000名俄罗斯中小学生来华参加夏令营活动。首批俄罗斯中小学生已于去年7月31日至8月9日来华,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在两国社会各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政治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