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力争5至10年基本扭转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严重滞后的局面
新华社兰州8月2日电(记者于文静、杨依军)坡耕地变梯田,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三保田”……自去年5月我国启动首批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以来,有效改善了工程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水利部提出,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基本扭转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严重滞后的局面。
这是记者从2日在兰州召开的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现场会上获悉的。
水利部部长陈雷在会上表示,我国山丘区比重较大,目前仍在耕种的坡耕地面积较多。坡耕地既是山丘区群众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用地,也是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据统计,我国现有18.2亿亩耕地中,坡耕地有3.6亿亩,占20%。坡耕地全部是水土流失的土地,面积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7%,产生的土壤流失量却占到全国的28.3%,不仅制约经济社会发展,而且淤积下游江河湖库,加剧了洪涝灾害。
为探索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经验,我国去年在20个省、区、市的70个县启动了试点工程。一年多来,建成梯田71.8万亩,蓄水池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2万多座,截排水沟渠1400多公里,田间生产道路1700多公里,有效治理了水土流失,为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陈雷表示,坡耕地是我国耕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防洪安全。最近5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对坡耕地治理作出安排,刚刚闭幕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推进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必须切实抓好这一利国惠民的民生水利工程。
陈雷强调,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国家又加大力度,工程实施范围扩大到22个省区的100个县。“十二五”期间,力争建设4000万亩高标准梯田,稳定解决3000万人的吃粮问题。到2020年,建成1亿亩高标准梯田,形成综合防护体系,农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特色产业得到发展,生态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江河湖库泥沙淤积压力有效缓解,治理区北方人均基本农田达到2亩左右,南方达到1亩左右,稳定解决7000万山丘区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