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8月16日电(姜辰蓉、李杏)青海省近年来通过建设增殖基地、人工放流等方式,加大对黄河上游高原土著鱼类的保护力度,取得了良好成效。
据了解,黄河上游青海段现有鱼类35种,其中土著鱼类有22种,极边扁咽齿鱼等12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其中厚唇裸重唇鱼、黄河雅罗鱼、拟鲶高原鳅等黄河鱼类已处于濒危境地,而未列入红皮书名录的其他鱼类,资源量也很稀少,且个体趋于小型化,种群呈现退化趋势。
为维护青海高原黄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从2007年开始,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与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合作,开始了花斑裸鲤等黄河上游土著鱼类的人工繁育试验工作,并于2007年在苏只和积石峡修建了首批黄河上游鱼类增殖站,开展土著鱼类人工增殖放流工作。苏只水电站鱼类增殖站于2007年3月开工,同年8月全部完工,设计年培育苗种50万尾,增殖放流28万尾,具备228万尾的繁殖规模。积石峡水电站鱼类增殖站于2007年12月投入运行,具备200万尾的繁殖规模。
鱼类增殖站主要开展人工驯养、繁殖、培育、增殖放流黄河流域花斑裸鲤、极边扁咽齿鱼等特有的珍稀土著鱼类,通过人工增殖放流工作,补充和恢复黄河鱼类资源,开展黄河上游珍稀土著鱼类的增殖保护研究工作,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物多样性。
3年来,青海省农牧部门在苏只水电站黄河鱼类增殖站进行了花斑裸鲤人工繁殖试验,已成功孵化出花斑裸鲤鱼苗200余万尾,并开展了池塘规模化培育。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先后在公伯峡、苏只、积石峡库区增殖放流黄河土著鱼苗105万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