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更需讲“共享” 群众受益才和谐
——江西共青城市转变发展方式“共建共享”促和谐的启示
新华社南昌9月2日电(记者王运才、郭远明)江西省共青城市是全国唯一以共青团命名的城市。近年来,这座位于鄱阳湖畔的年轻城市立足于跨越式发展,构建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经济获得快速发展。以此为基础,共青城市秉持“共建共享”理念,让社会全体充分享受经济发展成果,实现了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管理稳定的有效结合。
社会管理压力加大 呼唤经济发展转型
共青城是由农垦企业转轨而来,不沿江、不近城、缺资源;经济起点低、规模小、底子薄、矛盾多、历史负债重。一段时间以来,由于体制原因,产业结构单一,发展严重滞后,共青城市工厂大量停产倒闭,企业负债累累。新世纪初,共青城著名羽绒服企业鸭鸭集团的羽绒服市场份额一度降到同行业第14位。不少服装企业停产,大量退休职工生活无保障,干部职工的工资仅为九江市周边县的三分之一;一些干部职工连续八九个月发不出工资,群众生活困难,封门、堵路、上访时有发生。
共青城市信访办主任张方元告诉记者:“国有农垦企业职工过去由于没有进社保,退休后企业没有钱发工资,大量退休工人集体上访。2006年以前,共青城的信访工作年年在九江市排位倒数第一。”
经济发展是社会管理的物质基础。九江市委常委、共青城市委书记李晓刚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是要发展经济。经济发展了,才能最大限度地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过去的经济发展方式也证明,要实现社会管理物质基础的可持续性,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之路。”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奠定社会管理基础
近年来,共青城市全力壮大经济实力,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共青城市坚持不走低质增长的“老路”和牺牲环境的“弯路”,坚决关停“三高”企业。共青城市两家印染企业生意红火,每年上缴不菲的税收,但企业存在污染隐患。2010年,共青城市果断关停了这两家企业。
同时,共青城市坚持“变招企业为招产业”,大力引进环保低碳产业项目,全力构建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当前,共青城市电子电器、新能源产业发展形势良好,已落户电子电器企业24家,总投资96.5亿元,其中手机企业18家。今年,共青城市手机生产基地将生产手机2000万部以上,成为摩托罗拉全球三个生产基地之一;新能源企业落户5家,总投资达103亿元。这些新产业初步形成了规模效应和强大的产业聚集力。
近年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共青城市基本完成国有企业改制,化解历史债务17.2亿元,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鸭鸭集团通过改革创新,起死回生,羽绒服市场份额由第14位上升到目前的第2位,效益大幅提升。
如今,共青城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电子电器、新能源、纺织服装、文化旅游等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基本形成。2010年,共青城万元GDP能耗不到江西全省平均水平的1/3,在全国都走在节能降耗的前列。
与2004年相比,2010年共青城市GDP增长了5.4倍,人均突破6000美元;财政税收增长了5.7倍。
全民共享成果 社会效益彰显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共青城市把群众看作是“共建”的力量,更是“共享”的主体,将经济发展成果用于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群众生活,主要财力向民生倾斜。
近年来,共青城市一批乡镇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投入使用,今年内将实现社区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全覆盖;对乡镇卫生院进行改造,对11个村卫生所进行达标建设,改善农民就医环境。通过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共青城市着力解决群众就学难、看病贵、文化生活贫乏等难题。
同时,共青城大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企业职工工资,实现新农合、城乡低保、养老保险、医保全覆盖。仅2009年7月,共青城就采取财政兜底的办法,企业退休职工的工资人均每月增加260元,惠及2000多名企业退休职工。
在城镇化进程中,共青城市最大限度地保障被征地拆迁群众利益,将其纳入社保,提前建好安置房和新市民公寓,并安排就业。2008年以来,共青城市征地拆迁没有引发一起大的矛盾纠纷和集体上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