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9月2日电(记者 骆晓飞)记者从青海省农牧厅了解到,青海牧区自2008年启动生态畜牧业建设试点以来,截至目前已建立生态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346个,整合草场7746万多亩。以集约化、规模化为特点的生态畜牧业已然成为青海畜牧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新动力。
青海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拥有5.47亿亩天然草地资源,然而长期以来这个省由于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粗放、过度放牧,草原退化和沙化严重、草畜矛盾突出,对生态安全构成威胁。
针对这一现实,自2008年以来,青海省在牧区选择在不同类型的7个村开展生态畜牧业建设试点工作,并在试点基础上于2010年提出,将利用3年时间在牧区30个县883个牧业村全面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
“截至目前,全省共建立生态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346个,参加合作组织牧户达3.14万户;整合草场7746万多亩,整合牲畜217.7万头。”青海省农牧厅厅长张黄元说,通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青海牧区已初步探索出以股份制、联户制为主体,以大户制、代牧制为补充的生态畜牧业建设模式。
“根据有关规划,青海今年将再建300个生态畜牧业村,目前这些村子的建设方案已经完成审查和备案工作。”张黄元说,在完成883个生态畜牧业村的建设之后,从2013年开始,青海将再利用3年时间,依托草原生态保护补助政策,通过转人减畜,完善设施,鼓励生态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跨村、跨乡甚至跨县联合,初步建立起草畜平衡的新型牧业生产方式,基本形成人、草、畜协调发展的经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