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9月27日电(记者李春雷、熊琳)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年粮食总产50亿斤左右,在“大粮仓”黑龙江省算是个“农业小市”,但通过改变粗放的农业发展方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使全市农民人均收入连续八年居全省首位,2010年达9363元,今年有望超万元。
兰岗特色西瓜:成就农民百万富翁
“去年卖瓜俺挣了100万元,今年估计能挣120万元。”在记者面前,牡丹江宁安市农民齐彩华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42岁的她依靠创新种植技术,整合区域资源,打响“兰岗西瓜100号”品牌,是远近闻名的年收入过百万元的农民企业家。
在通往著名旅游景区镜泊湖公路的一侧,齐彩华和其他村民一道搭建了瓜棚,专营自家种植的瓜果。由于采用无公害栽培等先进种植技术,她家的黄瓤西瓜皮薄、汁多、味甜,深受过往游客的喜爱,很多游客返回时都不忘买上几箱带回去给亲友品尝。
“兰岗西瓜卖得好,主要还是种植技术过硬。”齐彩华边说,边递给记者一张名片,上面印着宁安彩华西瓜专业合作社董事长的名头。
宁安市委书记程鹏告诉记者,兰岗镇通过推广无公害、绿色栽培技术,使兰岗西瓜成为北京奥运会食品,并于2009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识。
小朱家村:景色、特产待游人
牡丹江水潺潺流过,夕阳余晖洒落江面,将河边的小村映衬得格外秀美。这里就是位于牡丹江上游的渤海镇小朱家村——全国文明村镇建设先进村,一个被人称为“比桃源更美的地方”。
沿着平坦整洁的水泥路走入村落,一排排整齐的砖瓦房,别致玲珑的凉亭,干净整齐的农舍映入眼帘。村口矗立着在城市都很少见到的太阳能节能路灯,一旁的石碑上工整地写着“安居乐业”四个字。
渤海镇镇长林鹏告诉记者,小朱家村已建成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旅馆7户,参与散户接待的有约20户,年可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收入近300万元。
“俺家种植水稻,因为是水田,所以收成还不错。”村民韩玉琴告诉记者,五口之家一年赚十多万元不成问题。
“现在小朱家村的水稻和地瓜成了期货。”程鹏说,每年还没到收获季节,客户早早就找到村里提前“圈地”预订农产品。现在小朱家村成立了渤海水稻协会小朱家分会,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以上。
海林:中国猴头菇之乡
“我看好海林猴头菇种植市场,通过贷款和自筹资金1600多万元建立菌业基地,准备规模化生产。”海林市双友菌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双友告诉记者,从事中俄边贸20余年,正是因为看好海林种植猴头菇的扶植政策,才下定决心回来创业。
他说,项目投产后,每年可生产菌包800万袋,栽培猴头菇、香菇等食用菌500万袋,蘑菇鲜品2000吨以上,产品除内销外,还将销往俄罗斯和韩国市场。
在海林镇模范村猴头菇园区的猴头菇种植大棚外,村民小卢正在曝晒新采摘下来的猴头菇。他说,他家种植的猴头菇年产量15万袋,每袋市场价格在30至40元,每年仅种植猴头菇一项纯收入就达10余万元。
海林市委副书记陈凯旋介绍,海林市每年列支500万元作为产业专项扶持资金,支持食用菌产业建设。今年,全市食用菌生产规模达8.36亿袋,预计可实现产值16.7亿元,在成为“中国猴头菇之乡”的同时,拉动农民人均增收5400余元。
菌业,已着实成为海林第一富民主导产业。
宁安:“芳香产业”造就中国最浪漫田园
在宁安市石岩镇,高速公路旁一片广阔的薰衣草迎风摇曳,姿态万千,散发出迷人芳香,吸引过往游客下车观看。这里就是宁安市政府着力培育的“芳香产业”——“紫海香堤”薰衣草主题公园。
“我们要把宁安打造成中国最浪漫的田园。”宁安市委副书记徐利刃说,宁安市与以薰衣草闻名的法国普罗旺斯同样地处北纬44度这一农业生产黄金线上,具有肥沃湿润的土壤和良好的气候条件。未来五年,宁安市将种植包括薰衣草、玫瑰、百合、万寿菊在内的花草5万亩。
徐利刃介绍,芳香产业在我国发展前景广阔,他们已投入100多万元试种薰衣草,计划到2015年形成产业规模后,实现年增收30亿元,使农民人均年收入在现有1万余元的基础上再增收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