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9月27日电(记者林红梅)“中国大地通航热近年来持续增温,一浪高过一浪。以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的《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为契机,我国空域资源管理模式改革潮流势不可挡,正稳步推进,中国通用航空事业发展空间巨大。”我国通用航空业资深专家、原国家空域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局长刘钢在山东莱芜举行的中国通用航空60周年庆典的间隙,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通航产业具有巨大发展潜力
“通航产业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通用航空发展具有战略意义,通航产业是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刘钢指出。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公众消费理念更新,航空业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深入公众生活。通航产业链长、拉动效应远高于汽车行业。适应公众的消费升级,解决交通发展瓶颈,构建立体综合交通体系,适应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需求,储备航空装备、机场、人员等基础力量,都迫切需要大力发展通航产业。
中国与航空发达国家在通航方面的差距巨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航科普基金会理事长严智泽介绍,据国际民航组织公布的数据,美国现有航空器24万余架,各类机场约1.9万个,持照人员几十万之众,通用航空占其中绝大多数;通航每年飞行2000多万小时;创造120多万个就业岗位,产值超过1500亿美元。 通用航空和运输航空为美国的GDP做出了20%的贡献。世界500强大型企业,超过三分之二的公司拥有公务机。
目前,我国航空器保有量为一万余架,其中民航公共运输航空器约二千架、通用航空器约一千多架;机场总数不到一千个,持照人员几万人;通航年飞行总量近38万小时,从业人员8000余人,产值甚微。即使像南非和巴西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拥有10000架以上的通用航空飞机,通航机场有几千个。
刘钢指出,“5·12”汶川地震救援,暴露出我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的许多薄弱环节,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直升机装备和人员队伍缺乏问题。通用航空可广泛应用于抢险救灾,应对地震、洪水、火灾和化学污染、核事故等重大突发事件;也可用于紧急公务、环境保护、交通疏导、城市管理、医疗救护、公安执法、反恐维稳等公共事务,其他交通工具不能代替。
空域资源管理改革潮流势不可挡
“长期以来,大众经常批评中国通航落后,生存增长环境举步维艰,这是当今通航的真实现状。”刘钢坦诚地说。
目前,国际上空域资源管理模式主流有三大类,即政府管理、军队管理,军队政府联合管理。大部分国家都按照国际民航组织的推荐标准,对空域资源进行了分类,有七种分类划分、也有六种分类划分等。这些国家力求做到遵循国际惯例,又切实结合本国实际,各国的调整变革持续不断。
我国的空中资源管理模式是防御型管理体系,军方负责全国空域资源管制工作,民航管理着民航航路航线机场。形成了航路内由民航提供管制指挥,航路外由军方负责管制指挥的格局,基本建立了民航和军航航空服务保障系统。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通用航空长期被边缘化,通用航空运行十分困难。”刘钢认为。相比航空发达国家空域资源管理的先进做法,我国在空域资源利用最大化,使用高度灵活化,分类划设合理化等方面尚有欠缺。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国务院、中央军委2010年8月下发了《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对空域管理改革进行了部署。明确划分到2020年三个阶段的改革目标,清晰界定1000米以下为低空空域范围,明确了试点、扩大试点和全国推广改革三个阶段的实施步骤。
刘钢指出,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核心是对低空空域进行分类管理,通过划设管制空域、监视空域和报告空域,根据航空活动的特点,简化审批环节,提供差异化的空中交通服务。今后,监视空域和报告空域将不再提供管制服务。对于监视空域内飞行活动,航空用户只需报备飞行计划,空管单位监视飞行动态,提供飞行情报和告警服务;对于报告空域,航空用户报告飞行计划,向空管单位通告起飞和降落时刻,自行组织实施飞行,空管单位根据用户需要提供航空情报服务。实施低空空域改革后,通用航空的飞行活动将变得便捷、灵活、高效,更加适应其发展特点。
国家空管委办公室副局长杜强认为,全国积极贯彻落实《意见》的氛围已经形成。自《意见》发布至今一年来,空管委办公室牵头制定了落实意见的措施办法,已将《意见》明确的九个方面分解为三十一项具体任务,逐条逐项列出,并明确了责任单位、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军民航启动了3个低空空域改革试验点,目前正稳步推行。民航局会同国家发改委出台了《通用航空民用机场收费标准》,通航收费标准下调40%-50%。民航局制定了《关于加快通用航空发展》的15条具体措施。
“爆发式”增长的关键节点
“目前,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处于‘爆发式发展’的关键节点。”严智泽认为。
“一系列改革措施,令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曙光初现。”西安国家航空产业基地飞行产业园主任董永胜说,国内各地发展通用航空的热情高涨,多地政府都在积极谋划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或者开始产业起步,如北京、广东、陕西、山东、内蒙古、重庆、河南、辽宁、贵州、上海等地都谋求在未来的通用航空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特别是广东珠海航空工业园、西安航空基地、辽宁沈阳、山东滨州、莱芜等地已经成为中国通用航空产业的第一阵营。
素有中国“钢铁”之城的山东省莱芜市,提出了建设“航空运动之城”的口号,在风景区雪野湖建设了通用航空基地。27日于雪野湖举行的通用航空飞行表演,不仅吸引了业内同行,而且当地群众人山人海地观看。
中国通航空域改革已经破冰。中国长期以来严格的空域管制体制开始松动,意味着中国的通用航空产业有了一个发展的基本前提。对飞机购买、运营、服务、维修、培训等领域的管理改革将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促进通航产业发展是个系统工程,涉及破解诸多制约发展的因素。通用航空业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在政策支持、法规标准、空域使用、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管理服务等方面有所变革、有所突破。防止职能部门相互扯皮、相互推诿。改革需要多方积极主动作为,改革需要率先行动。”刘钢说。
刘钢指出,按照国家战略部署,低空改革是第一步,接着将进行空域资源进一步整合优化。规划调整全国航路航线结构、调整军民航管理机制、可航空域分类全面展开。
严智泽认为,一旦空域改革启动,基础设施建设跟上,中国通用航空将迎来真正爆发式增长。
严智泽分析指出,随着空域的逐步放开,我国通用飞机保有量将达到5万至10万架,每年潜在的市场规模将超过5000架。到2012年,我国需要各类通用航空飞机1万-1.2万架,按国际通行的航空产业拉动比1:12估算,将带动超万亿元的市场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