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5日电(记者吴晶)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教育规划纲要全面贯彻落实的重要一年。这一年,无论中央还是地方,都启动实施了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教育改革正在悄然改变着学校的面貌、教学的方式、教育的生态。
回顾2011年,展望2012年,我们梳理身边变化,解读政策措施,期待教育改革继续稳步推进,为每个受教育者提供崭新天地。
学前教育大发展:让所有童年都美好
变化:安徽省合肥市完成了对全市城区规划区域内、2002年以来建设的规划总建面在5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配套建设的幼儿园建设、使用和管理情况的全面普查,共调查小区334个,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整改方案并督促落实。
政策:2010年11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根据意见,各地迅速制定并全面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预计到2013年,全国将新建幼儿园9万多所,新增入园幼儿500多万人。
试点学生营养餐:山里娃不再饿肚子
变化:广西河池市启动学生营养餐工程,以中央财政每人每天3元、县财政0.5元的方式为寄宿制小学生提供伙食补助。全市164595名农村寄宿小学生一日三餐全都吃上免费营养餐。
政策:2011年10月,国务院决定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每年安排160多亿元专项资金,为680个国家试点县的所有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每天3元钱的营养膳食补助。最贫困地区农村的2600多万中小学生因此受益,占中西部农村学生的近30%。
义务教育均衡化:“择校”热逐渐被遏止
变化:山西省晋中市没有一个班超班容量,没有一个公办学校收取一分钱择校费。成绩,得益于教师交流制度、高中招生指标到校、阳光均衡编班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政策:为切实缩小校际差距,教育部与27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备忘录,不少省份还进一步与地市或县市区签署协议,层层落实政府责任。一年多来,各地划定学区或片区,统筹教学和人事管理,加大教师交流力度,把更多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今后将继续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对薄弱学校进行改造;推动校长教师交流,通过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对口帮扶等方式带动各校整体水平。
国家助学全覆盖:寒门学子安心读书
变化:我国已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较为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基本做到了没有一个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失学。
政策: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覆盖范围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进一步扩大到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40万受助学生占在校生的22%。中职国家助学金覆盖学生的90%。资助482万名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生每年1500元,占在校生总数的20%。2010、2011年,国家两次提高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达到小学每生每天4元,初中每生每天5元。2010年秋季学期起,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从原来每生每年2000元提高到3000元,国家助学贷款年发放人数和金额分别突破100万人和100亿元。2011年秋季学期起,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入园给予资助。
打工子弟读公办:教育公平再进一步
变化:全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约79.2%,比2010年增长了12.7%。
政策: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部署,一年多以来,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正在认真落实“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政策,努力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一个由多方面专家组成的专门工作组正在深入研究和论证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高考等改革涉及的重要问题。相关政策、办法或方案在出台前还将进一步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建议。
“国培计划”重技能:教师专业水平提升
变化:今后5年,广州市中小学教师将拥有自己的“学分银行”,他们参与培训的学分积累和转换将更加灵活,学历与非学历、社会培训与教育培训等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将更加通畅。此外,广州还将实施师德修养提升、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等八大工程,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政策: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5亿元实施向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的“国家级培训计划”,当年完成培训教师115万名,其中农村教师110万人。2011年又启动“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一年间,农村教师特殊岗位津贴、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制度、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以及中小学校长队伍专业化建设等正在试点。
免费师范地方办:农村师资提升有望
变化:首届10597名免费师范生全部到中小学任教,90%以上到中西部中小学任教。湖南、新疆、河北、湖北等16个省份在部分师范院校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政策:为了拓宽农村师资的来源,2007年,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各地师范院校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到农村学校进行不少于一学期的教育实习,并对置换出农村骨干教师进行脱产培训。
分类招考推试点:多元录取体系初建
变化:高考结束后,云南、海南两地考生不仅从指定网站上查到了自己的高考成绩,还得到一份成绩分析报告单。报告单除了列出单科成绩和总分或综合分外,还有每个科目的成绩在全省同类考生中的百分等级、考生在各不同学科内容和能力结构上的得分以及升学指导测验结果等内容。
政策:为了促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国家研究制定考试招生改革方案,指导改革有序推进。具体步骤包括完善多渠道升学途径,探索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为高校招生选拔录取提供依据。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完善国家考试科目试题库。目前,上海、江苏等省市开始试点推进不同形式的普通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分类入学考试试点。2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在高考前可参与申报省(区)单独招生。
民办学校获扶持:社会办学信心倍增
变化:浙江省温州市每年安排3000万元作为民办教育专项奖补资金,从升等创优、教师培训、评优评先、贷款贴息、中高职毕业生培养等方面对民办学校进行多方位的资金扶持或奖励。各县(市、区)参照公办学校经费拨款水平,结合民办教育规模,设立民办教育专项奖补资金。
政策:为了促进民办教育成为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教育部与相关部委正在联合研究制定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推动和指导地方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试点。目前已首次批准5所办学基础较好、社会声誉高的民办高校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
教学创新显活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
变化:地处北京市海淀区西北角的永丰中心小学的近900名学生中,有九成来自进京务工农民家庭。课上,时常有学生请求:“老师你暂停一下,我们小组先研究研究。”在海淀区教科所启动的个性化教育实验的引导下,这所学校通过构建“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教学模式,正在形成一种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师生积极互动的课堂生态。
政策: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我国在新课程改革稳步推进的基础上,新组建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家工作委员会,开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和审议工作。同时,在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示范带动下,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广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