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届丹霞地貌国际学术讨论会召开
|
|
时间:2009-05-27 |
|
5月26日,首届丹霞地貌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丹霞地貌命名地、中国红石公园、世界地质公园——广东丹霞山召开。国际地貌学家协会(IAG)、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学院、中国地理学会等全球150多位国际国内地质地貌专家和国家相关部委、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系列提名地专家和官员参加了大会,共同讨论丹霞地貌学术问题。
“丹霞地貌”在中国大地的研究已有80多年历史,今天是首次走上国际学术殿堂。这是丹霞地貌学术研究有史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盛会。大会对于推动丹霞地貌研究事业的发展和交流国际上有关丹霞地貌、红层地貌和岩石地貌(Red beds landform, or Sandstone landform)的研究成果,促进丹霞地貌自然遗产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必定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为关心红层和丹霞地貌的科学家、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研究和交流机会。
首届丹霞地貌国际学术讨论会得到了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和国际地貌学家协会(IAG)的支持和协助,由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分会、中国地理学会地貌第四纪专业委员会、中山大学、中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韶关市丹霞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联合举办。会议主题是丹霞地貌科学发展与资源保护利用。会议同时讨论红层及丹霞地貌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丹霞地貌自然遗产保护、红层及丹霞地貌自然危害、人工影响及其资源环境保护、丹霞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有关问题。
丹霞地貌是中国地质学家命名的一种特殊的岩石地貌类型,其经典定义可简单表述为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中国地质学家冯景兰1928年以广东丹霞山为代表命名“丹霞层”;1939年中国地质学家陈国提出“丹霞地形”学说;1954年“地形学”改称“地貌学”,因此“丹霞地形”相应称为“丹霞地貌”。丹霞地貌的研究至今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国内几十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各相关领域涉足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丹霞地貌学科研究体系。在中国,从热带到温带,从湿润区到干旱区,从沿海丘陵平原到青藏高原,都有丹霞红层分布,发育了多种成因的丹霞地貌,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地理景观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会议邀请了全世界五大洲18个国家的国际专家学者27人、国内专家学者31人和我国政府部委办领导20多人,还有6个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系列提名地的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共150多人,与会专家学者、嘉宾们相聚丹霞地貌发祥地、中国最美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丹霞山,一起探讨一种有待世界地貌学上归类的神奇地貌——丹霞,将丹霞地貌研究推向了世界级的水平。会议对丹霞地貌研究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形成了世界学术界公认的重新分类的一种特殊地貌类型——丹霞。
会议通过了题为《世界的丹霞》的丹霞山宣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