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而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建设和谐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想,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它作为一个民族思想道德的基点和一个国家精神文化的基石,体现了奋进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深入持久地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是全社会面临的一项共同任务,也是文艺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文艺具有美感教化、道德熏陶、精神提升作用。鲁迅说过:“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人类文化的发展历史表明,进步的文艺从来都是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的重要载体和重要形式。每个时代的进步文艺,对于拓展人们的视野,激励人们的斗志,锤炼人们的品格,激发人们的创造,都展示了巨大力量。今天,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文艺更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帮助人们知荣辱,辨是非,担负起塑造人们美好心灵,促进社会文明全面进步的神圣职责。
文艺要真正担负起这样的历史使命,首先,要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它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正如黑格尔说的那样,“人类绝对的和崇高的使命,就在于他知道什么是善和什么是恶,他的使命便是鉴别善恶的能力。”而文艺在这方面所能起的作用尤为突出。古人说:“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也。”俄罗斯文学家高尔基更精辟地说过:“文学的目的就是帮助人了解他自己;就是提高人的信心,激发他追求真理的要求;就是和人们中间的鄙俗作斗争,并善于在人们中间找到好的东西;就是在人们心灵中唤起羞耻、愤怒和英勇,并想尽办法使人变得高尚有力,使他们能够以神圣的美的精神鼓舞自己的生活。”文艺作品在描写社会生活时,并不单纯是客观地记录。“所见天物,未必圆满”,“再现之际,当加改造”。这改造的过程便融入了作者的世界观和思想感情,因此有所谓“看人生是因作者而不同”之说。优秀的文艺作品,作者会将他对生活的正确态度和评价明确地、毫无保留地传达给他的受众,说明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值得赞美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应当反对或批判的。近年来我国涌现的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如电视剧《任长霞》、戏剧《村官李天成》、电影《大道如天》等作品,均是以高尚的精神感召和生动的艺术形象,使人们产生了强烈共鸣,在精神上得到提升,从而有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培养高尚的艺术趣味和健康的审美观念。
第二有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合格公民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行动指南。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一件关系到民族的繁荣昌盛和国家的兴旺发达的大事。当前,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迫切需要树立正确的社会主导价值观。在这种情况下,发挥文艺的优势,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行为导向,培养健全的人格,就显得尤其必要了。文艺的功用在于它能够陶冶人的性情,完善人的精神,告诉人们什么是高尚的,什么是庸俗的,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让人能够自觉地走向崇高,避免低俗。一部好的文艺作品,就像一座精神宝库,能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人生信念、道德情操;能激励、鼓舞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不懈追求,鼓舞人们追求美好理想,走向崇高的人生道路。
第三,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地阐明了在我们的社会里,什么样的思想行为应当得到肯定和褒奖,什么样的思想行为应当受到否定和贬斥,有利于激励人们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升华精神境界,进而形成学习先进、抵制邪恶的健康的社会环境。文艺的作用在于它可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深入人的内心世界,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移风易俗。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扶正祛邪,扬善惩恶,营造政通人和、风清政朴的良好社会氛围,这是文艺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应当以积极向上的文艺作品,对社会成员进行引导、感染和激励,让人们在美的享受中受到鼓舞、启迪,在心灵震撼中获得教益。
第四,有利于弘扬积极奋进的民族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个人荣辱与国家、民族和集体荣辱的统一。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是荣辱观中首要的、最核心的问题。正如邓小平所说:“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我国文艺有着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一代又一代的文艺家,以他们洋溢着真挚深厚的爱国激情的文艺作品,培育和造就了无数关心祖国命运,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贡献青春和热血的爱国志士。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艺应当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使中华民族光荣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面临的一项长期的、持久的任务。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学艺术要弘扬真善美,创作生产更多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优秀作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这是赋予文艺工作者的庄严的时代使命,同时又为文艺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明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规范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保障。我们要在自己的文艺实践中,把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把握正确的文艺导向结合起来,与搞好文艺创作结合起来,与提高自身素养结合起来,弘扬敬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过程中,开拓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新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