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听取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新时期以来的第6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拉开帷幕。
大部制改革话题此前备受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方案”的出炉,标志着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全面启动,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根据11日披露的国务 院机构改革方案,这次国务院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组成部门拟调整至27个。这一方案将在15日通过表决。
历史就是在其关键时刻完成它应有的使命。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先后经历了5次较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我们至今还记得小平那句名言:“机构改革是一场革命”。前5轮机构改革的历程见证了中国市场化的发展之路。1982年,精简机构,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加快干部队伍年轻化;1988年,弱化专业经济部门直接干预企业经营的职能,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首次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是结构改革的关键”命题;1993年,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首次提出政府机构改革的目的是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1998年,消除政企分开的组织基础,撤销几乎所有工业专业经济部门。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2003年,可称为是W TO下的机构改革,重点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制,继续推进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等。
前5次行政体制改革,从总体上看,基本适应了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而每一次政府机构改革的任务,都是在经济体制改革深入以后提出的。同时,行政体制改革的实施,又进一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中共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应该说,这已为此轮行政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在“方案”的说明中说:从总体上看,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仍然过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政府机构设置还不尽合理,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和效率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有些方面权力仍然过于集中,且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切实加以解决。
如何实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我们应清醒地看到,行政体制的改革,不仅仅是行政机构、人员、数量的增减,其实质是一种权利格局的重新调整。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大部制改革的出台和实施,必将成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动力源,并开创深化改革的新局面,这也正是对改革开放30年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