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开启优秀年轻干部成长的“快车道”
|
|
时间:2009-06-02 |
|
从今年2月到3月这段短时间内,党中央就培养选拔年轻干部这一项工作,制定《规划》、完善《意见》、召开会议,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这表明我们党对加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重视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国际金融危机新背景下,结合新问题,总结年轻干部成长规律,才能更好地探索开启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成长的“快车道”。
2009年2月,党中央制定了《2009—2020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对新一轮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进行部署。这是党中央首次制定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3月底,召开了全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座谈会。随后,《关于加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意见》开始提上日程。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就一项工作——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制定《规划》、完善《意见》、召开会议,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这表明我们党对加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重视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也表明新一轮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已经拉开了大幕。这对于广大年轻的党员领导干部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当前,我们党正处于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实现领导班子合理配备的特殊重要时期。因为从现在算起,离下一次领导班子换届只有两、三年的时间,选配好“新鲜血液”,把合格的接班人选配到领导岗位,已成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顺利实现干部队伍新老交替的关键。
新形势:应对金融危机成干部选拔重要标准
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与合作是一个永无完结的历史过程,选拔培养后备干部更可说是一个老话题。但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科学发展的新任务,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就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3月初举行的“中国—加拿大公务员考核评价研讨会”上,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就明确指出,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各国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提高公务员管理能力提出了新任务新课题。4月3日,李源潮在首届中国—新加坡“领导人才选拔与培养”论坛开幕式上进一步强调,在我国经济日益国际化的今天,尤其要注意培养领导人才的国际化知识、国际化眼光、国际化胸怀。
实际上,自去年9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启动以来,中央就反复强调要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金融危机面前,能否率领本地区率先走出经济低谷,既是新形势新背景下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选拔考察干部的重要标尺。对于后备干部来说,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能否站得出来、顶得上去,顺利通过金融危机的考验,是必须跨越的一道关。目前,一些干部在金融、科技、现代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明显不足。不仅西部地区一些干部因此不能有效推动市场经济发展,东部地区一些干部在面临外贸出口下降、外资撤离等新问题时也表现得束手无策。因此,在新一轮年轻干部培养选拔过程中,必须尽快补上这个“短板”。
目前,应对金融危机能力已经成为一些地方考察使用干部的重要标准之一。年初召开的江苏省组织部长会议提出,今年结合市、县党委届中考察工作,将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应对金融危机、推动科学发展情况的考察了解。湖北省委决定,今年将优先选拔10名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发展县域经济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县(市、区)委书记到省直部门任职。
新问题:领导干部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亟须提高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随着人均GDP跨过1000美元,我国已经进入国际公认的“矛盾凸显期”,主要表现为信访率居高不下、群体性事件高发。加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域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在经济发展困难背景下,就更容易引起群众的不满,使偶然事件迅速放大成群体性突发事件。这些新问题、新变化,既是当前也是未来各级领导干部面临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从一系列重大事件中汲取教训,选拔培养出更能适合时代要求、更能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干部。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只有把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做好了,才能使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形成合理结构,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年轻干部队伍状况和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仍然存在不少亟待改进的问题:一是年轻干部特别是堪当正职的优秀年轻干部,数量还是偏少。二是有的年轻干部对国情、民情,对党的奋斗历史和优良传统缺乏深入了解,理想信念不坚定,宗旨意识淡漠,对群众缺乏感情。三是多数年轻干部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大门的“三门干部”、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机关干部”、缺乏多岗位锻炼的“单一干部”、缺乏在艰苦环境中历练的“幸福干部”。据统计,中央和国家机关厅局级领导干部中,来自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比例高达44.6%,而具有县、乡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的仅占12.5%。四是有极少数年轻干部经不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虽然才华横溢,能力很强,但却成为腐败官员。据报道,南方某市查处的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年轻干部成为案件发生的高危人群。
对年轻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决不可等闲视之,必须通过加强教育、大力培养,使年轻干部发挥优势,弥补劣势,成为党的事业的优秀接班人,成为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者。但需要强调的是,少数年轻干部中存在的问题,不是说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干部制度改革的方向出了问题。这些干部出问题,除了制度不严、监管不力外,说到底还是党性和作风上出了问题。2008年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个“德”的核心,就是党性。党性,是一个政党所代表的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党性决定党风,党风体现党性。党性是作风的内在根据,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作风与党性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好坏是检验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试金石,而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则从根本上决定着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好坏。
今年3月1日,习近平在出席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时提出,提高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是当前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包括统筹兼顾、开拓创新、知人善任、应对风险、维护稳定以及同媒体打交道在内的六种能力。这是新时期中央对领导干部能力的基本判断和要求,也是新一轮干部选拔培养中主要解决的问题。
新方法:探索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现实路径
在全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形成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也是在这一座谈会上,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总结讲话中指出,选用干部要重用那些政治坚定,有开拓创新精神,工作有实绩,清正廉洁,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做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就必须切实加强年轻干部的道德修养。要以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和弘扬优良作风为核心,全面提高年轻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
必须加强年轻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修养历来是为官者的基本功,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也必须从这个基本功抓起。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党的领导干部要坚持“德的核心是党性”。因此要引导年轻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在增强党性的基础上,增强道德责任感,常修为政之德,积小德养大德,做到珍重人格、珍爱声誉、珍惜形象,努力成为思想纯洁、品行端正的示范者,爱岗敬业、敢于负责的力行者,明礼诚信、遵纪守法的先行者,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的引领者。对以权谋私、为己干事、干部群众信不过的人,不负责任、拉私人关系、投机钻营的人,不讲原则、不分是非的“老好人”,不干实事、无所作为混日子的人,绝对不能用,更不能提拔重用;已经在领导岗位上的,要坚决调整下来;问题严重的,要坚决查处。
坚持对年轻干部严格教育、严格管理。对年轻干部的严格教育和严格管理,是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年轻干部,特别要突出抓好科学发展观的教育,着力提高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本领;要坚持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年轻干部,着力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本领;要坚持用党的历史和当前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教育年轻干部,着力提高推动事业发展的开拓创新本领;要坚持用各类业务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年轻干部,着力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本领;要坚持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年轻干部,着力提高为民、务实、清廉的能力;要坚持用党纪国法教育年轻干部,着力提高遵纪守法、健康成长的能力。在对年轻干部的管理方面,要建立健全年轻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现状定期分析、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定期谈话和诫勉等制度,把他们经常置于党组织的监督之中。
坚持重基层、重实践、多岗位的用人导向。越是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越要放到艰苦环境中去,越要派到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去,让他们在实践锻炼中增强党性、改进作风、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长才干。因此,对近期可进领导班子的年轻干部,要抓紧放到中心城市、党政重要综合部门、国有大型企业、重点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党政主要领导岗位上锻炼考验,放到艰苦的地方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锻炼考验。特别要重视党政正职后备干部的培养,把他们放到地方党委或政府的常务副职、下一级党政正职、部委综合部门等关键岗位上锻炼,使他们得到全面提高。要大力支持和鼓励年轻干部到环境比较复杂和条件比较艰苦的地方去经受磨炼。要把培养年轻干部同实行和扩大干部交流、轮岗结合起来。
坚持群众公认、充分发扬民主的干部选拔原则。培养选拔后备干部,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民主推荐,坚决防止和克服由少数人圈定或在少数人中圈定人选的现象。要打破封闭式和神秘化的传统选拔方式,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积极探索选拔后备干部的新方法、新途径。要注重工作实绩,看他们是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事,既重视当前,又考虑长远,勤奋工作,注重实效,不急功近利,不做表面文章,不虚报浮夸,在本职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要看他们能否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是否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在个别谈话和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评议中得到多数群众的认可和拥护。要加强对后备干部人选的群众监督,推行公示制,凡是群众信不过的,绝对不能提拔。
注意防止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中的倾向性问题。一是不能把“年轻化”等同于“低龄化”。有些人机械地理解“年轻”二字,认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就是要以年龄作取舍,甚至认为“年轻”就是“低龄”,甚至越低越好,从而偏向“低龄化”。这个观点是对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一种误读。我们强调在加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把优秀年轻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目的是要科学优化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实行老中青结合的梯次配备。要科学优化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实行老中青结合的梯次配备,既激励年轻干部奋发进取,又让其他年龄段的干部有前途、有奔头,充分调动整个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二是要克服对年轻干部过于“担心”、“不放心”的问题。有些人认为年轻干部缺乏历练,缺乏为政风险的考验,缺乏台阶式的锻炼,如果跳跃式地提拔,容易导致年轻干部因急功近利而决策失误,乃至在权力、金钱、美色面前腐败堕落。这种善意的担心,不能说没有必要,但如果过于担心,则会成为束缚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手脚的绳索。正因为年轻干部缺乏历练和为政风险的考验,所以我们才要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而且是培养在先、选拔在后,而且是要选拔优秀的年轻干部担任领导职务;正因为年轻干部缺乏台阶式锻炼和实践经验,所以我们才倡导年轻干部到基层、到一线、到艰苦的环境中去工作、去锻炼。
(作者分别系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石家庄市委党校教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