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瞪眼儿食的,卖豌豆糕的,卖杏仁茶的……很多很多老北京的行当已经不在了,很多很多老北京的生活场景已经消失了,很多很多老北京的习俗已经失传了。这些遗存在七八十岁老北京人记忆中的东西,今后我们到哪里才可以寻得见?书本里,史料片中,还是……还好,一套小小邮品让您在方寸之间,就能领略到老北京的多样风情。有劳各方面专家、学者、民俗爱好者的共同挖掘整理,一套由84枚纪念封组成的《老北京风情》邮品历经两年半的时间终于完整面世。在西单购物中心一层和城乡贸易中心四层的北京国脉钱币中心集邮品专柜一上柜,就引来不少收藏者珍藏。
这套由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的邮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邮政部门第一次用邮品的形式,系统地表现老北京的风情旧貌。原画作者侯长春创作的《老北京风情》纪念封,分为吃、喝、玩、节日风俗、家居生活、大宅景观、行当七个主题,传神逼真,如昨日重现,颇有韵味。王麓平、侯锺琳、侯竞设计的纪念封、戳,雅致大方,古韵十足。60000套限量在全国两年半时间内发行,要想自己集齐它们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吃
卖切糕的
老北京卖切糕的,多在街头设常摊,以黄米面、红小豆、红枣用一个带孔的大瓦盆蒸成糕,放在案上摊平,卖时用刀切下,插在竹签上,买的人手持竹签而吃。因为是用大瓦盆蒸的所以也叫“盆儿糕”.
卖卤煮炸豆腐的
卖卤煮炸豆腐的傍晚串街叫卖,担子前有一小火炉,上坐个大砂锅,里面盛着加了花椒大料的盐水,煮着炸豆腐和豆面炸丸子,卖时盛在碗里加香菜、醋和辣椒糊。
卖羊头肉的
秋冬之际,傍晚上市,挑个大扁圆筐,里面放着清水羊头,上面放着一方木盖,翻过来当切肉的案板。贩者把羊头肉切得极薄,托在纸上,再以大牛犄角撒上花椒盐。
喝
卖酸梅汤的
老北京夏天街头设摊卖酸梅汤的,将好乌梅用开水沏泡加上白糖、桂花,放在一只大瓷坛里,再把瓷坛放在冰桶中。贩者一手持两个小铜盏,直径三寸许,名叫冰盏。用手指颠拨使两只小铜盏互相击撞,发出清脆悦耳的铮铮声,摊旁竖立一把黄铜做的月牙戟以为标记。旧北京干果铺暑天也卖酸梅汤和玻璃粉、杏仁儿豆腐等冷饮。京中的信远斋最为有名。
卖杏仁茶的
杏仁茶是老北京早点食品之一,将细米面熬成较稀的粥浆,煮时加入杏仁,卖时盛在碗里再加白糖、桂花,香甜适口,佐以烧饼、油鬼,乃是极美之早点。贩者挑担串街,吆喝为“杏仁——茶呦”.
居家生活
卖零炭的
早先北京居民生炉灶都用木炭和劈柴引火,每日午后就有卖炭的,以荆条筐或竹筐装上木炭和劈柴串街叫卖,吆喝“约零炭呐”,手摇一面扁鼓,咕咚作响。传统相声段《三棒鼓》最后也提到卖炭的鼓声。上世纪三十年代末这种行业就没有了。
打梳头油的
专卖妇女用的脂粉、针线等杂物的货车或货担,又称卖线儿的。所卖的有桂花头油、洗头发用的桃儿碱、洗脸用的猪胰子球、胭脂饼儿、打粉底的沤子、锭儿粉、头发网子、叉头针儿、牙粉、针线、顶针、纽扣、绦子、头绳、腿带、草纸、兜儿纸等日用百货。贩者手里摇着个小铜钲,铜钲架子上系两个小锤击打小钲叮当作响,吆喝为“打梳头油来,买网子”。
卖花儿样子的
专卖妇女刺绣用的花儿样子,以粉帘纸十数张为一摞,用各种口刃的刀子刻成,纹样绚丽,刀工纤巧,方圆曲折,随行就市,其中常见的有用于鞋头、鞋帮、枕头顶儿、靴衣儿、褡裢、槟榔荷包、扇套、眼镜盒等的花样,内容多是吉祥图案,如四季花开、喜上眉梢、鸳鸯卧莲、凤凰牡丹、鹿鹤同春、三多九如、富贵白头、鲤跃龙门、封侯挂印、一品当朝等。
指甲草染指甲
指甲草正名凤仙花,有红、白、粉红三种颜色,把红花指甲草的花瓣采下来放在酒盅里,加一点明矾,然后捣烂,用骨针挑起堆在指甲上,小心呵护,使其不被碰掉,待干后指甲便被染红,不怕水洗。早年间没有现在的指甲油,指甲草就是最好的天然染甲品,小姑娘们最喜欢做这个玩意儿。
节日风俗
踩祟
旧历腊月三十晚上,将芝麻秸散放在院中、过道、甬路、门道等地方,任来往行人践踏,踩得芝麻秸咯咯作响。这叫做“踩祟”,“祟”与“碎”同音,意思是说把一切灾祸都踩在脚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