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中国人第一次参加现代奥运会,在此前漫长的历史中,关于体育活动的记载虽多,但大型体育盛会却少有述及。其实,古代中国人也非常重视体育锻炼,经常举办大型体育盛会。
在清代,皇家和民间的体育盛会形式不同。皇家以围猎为主,《左传》中记载:“故春蒐、夏苗、秋猕、冬狩,皆於农隙以讲事也。”历史上,康熙秋猕41次,乾隆40次,几乎每年都有,在围猎中,两位皇帝都曾猎杀过老虎。皇家围猎,皇族、重臣和王公均需参与,围猎设备非常专业,比如射箭用的扳指,用鹿角横切做成,中有血线,这样可以透气,出汗后不留异味。皇家用的扳指在鹿角外包金套,金套镂空,既显皇家的豪华,也不影响鹿角的透气性。皇家的围猎活动也有比赛排名,但皇亲与官员是分开的,以免皇家排名靠后,伤了体面。比赛优胜者有奖励,此外,皇帝选拔太子,往往也会考虑围猎中的表现。
民间则以花会为主,北京传统的13档花会中,石锁、杠子、中幡、耍叉、打路(五虎棍)等都是体育活动,此外像打铙钵,是舞蹈的延续,中国古代的舞蹈并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它更近似于体操,比如历史上“秦王破阵乐”威武雄壮,动作难度大,靠舞蹈来获取震慑对手的目的。花会中体育活动和表演是不分家的,虽有竞技因素,但不突出。然而,现代奥运会最初也是同样的,比如1900年巴黎奥运会,只是巴黎博览会的项目之一,整整举办了一个月,竞技与表演不分,远无法与今天的规模相提并论。
中国古代体育盛会没能发展和传承下来,关键原因在于受当时生产力的制约,在古代,从各地到北京,远一点的要走一个多月,此外各地生产方式不同,闲暇时间不统一,不可能举办全国级别的体育赛事,所以只能各地自行组织区域性的体育盛会,比如 “那达慕”等。在北方地区,花会相对普及,几乎每年都会举办2-3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杂技队从北京花会中挑选过专业演员,曾获国际大奖的“车技”节目,就是北京花会的诸多贡献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