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核心汽车零部件国产化是近期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的第一目标,国内汽配企业为提高自身实力,应更深层次地拓展国际市场,必须通过多种手段加快和国外企业的融合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竞争力。据研究机构调查,2010年汽车零部件板块的盈利能力已经恢复到2007年的历史最好水平,并略有增长,规模效益正逐步显现。随着中国汽车产业产销量的进一步增长,未来零部件板块的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预计2010年汽车零部件板块整体收入将达到26%以上,而利润增幅将超过50%,平均销售毛利率将达到23%左右。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趋势一片大好,汽车零部件行业是典型的规模效益型行业,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生产企业才能超过盈亏平衡点实现盈利。2009年,在中国汽车行业井喷式增长的带动下,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实现收入和利润的高速增长。利润增速远远高于收入增速,规模效益特征十分明显。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不断有跨国公司宣布其在中国的零部件生产和采购计划,除了大力推进本土化生产之外,这些跨国公司无一例外地计划加强在中国的零部件采购力度。奥迪将增加在中国的零部件采购比例,逐渐将零部件采购体系向中国倾斜;丰田为强化其在中国市场的成本控制能力,放开零部件配套体系,在原来以日系零部件企业为主的配套体系中,逐渐引入中国本土的零部件供应商;本田也在前不久宣布,将在中国的采购比例从目前的60%增加至90%。
在汽车零部件发展表面看上去一片大好的形势下,掩藏在深一层次的问题也越发的明显。自主零部件不能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配套体系,固然与其产品的技术水平、技术标准和匹配性难以达到要求有关,但不可否认的是,跨国公司对于核心技术的封锁,加大了自主零部件企业迈入主流的难度。“跨国零部件企业在中国建立大量独资或合资公司,大幅降低产品成本,使其产品价格与自主产品相差无几。低廉的价格加上超出自主零部件的技术水平,让绝大多数整车企业都倾向于采购跨国零部件公司的产品。
在核心零部件领域,跨国公司的封锁政策并没有发生丝毫改变,中国汽车零部件在高端领域产品的匮乏仍是不争的事实。不仅跨国车企的采购不在中国本土,包括自主品牌的采购也不再考虑范围之内,中国本土车企想通过知名零部件品牌效应来提升其综合竞争实力。从本土汽车品牌做起,鼓励自主品牌车企加大本土零部件采购力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需要中国车企的鼎力支持,只有先让国人认可才能让外商认可。面对跨国零部件企业的层层封锁和步步紧逼,很多人已经意识到,自主零部件企业仅靠自己的力量显然无法实现超越,必须依靠国家政策扶持才能得以快速发展,可以通过税收和补贴两种方式来实现。中国汽车产业想要完整意义上的做强,就必须依靠自主完善的零部件供应体系,做强零部件产业,做强汽车产业。在当今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推进下,应顺势加大对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扶持力度,只有在自主品牌产品本土普及化的基础上,谈及到世界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