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黄淮、江淮地区冬小麦相继进入起身拔节,华北、西北地区陆续返青,西南地区已进入孕穗抽穗期。从近日农业部对全国冬小麦返青苗情调度分析的结果看,随着春季气温回升和田间管理措施的逐步落实,大部地区苗情迅速转化升级。截至3月23日,全国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为81.7%,比冬前提高2.7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同期仍低0.9个百分点。其中山东、河南、江苏、湖北、安徽省小麦一、二类苗比例分别比冬前提高2.2个、3.4个、9.3个、16个和18个百分点。
针对气候异常带来冬小麦苗情复杂的形势,加之今年立春早、农时紧,农业部及早部署春季田间管理工作,要求各地立即行动起来,把加强春季麦田管理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围绕“抢农时、抓春管、夺丰收”,一环紧扣一环地抓好春季田间管理,为夺取夏粮丰收打牢基础。2月1日,召开全国春季田间管理视频会议,对春季田间管理工作进行全面部署。2月4日立春当天,在安徽省举行全国春季麦田管理启动仪式,对春季田管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安排。春节期间,派出多个工作组赴主产区实地查看苗情,并结合实地调查,通过相关媒体,动员农民早下田、早施肥、早管理。春节后一上班,农业部即下发了关于加强小麦、油菜春季田间管理的紧急通知,并再次派出8个工作组,分赴小麦、油菜主产区和西南重旱区,指导春季田间管理和抗旱春管工作。同时,组织部小麦、油菜专家指导组和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深入春季田间管理一线,开展巡回指导与服务。近日,又派出13个由司局级以上领导带队的督导组,分赴21个夏季粮油主产省和春季农业生产大省,进一步督导夏收粮油作物春季田间管理和春耕生产工作。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下发了分区麦田管理技术意见。
各地按照农业部的安排部署,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广泛动员,狠抓落实,通过召开会议、下发通知、派工作组、专家送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全力推进春季田间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江苏省春节前专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春季田间管理工作进行部署,各市(县)已在立春前按照“早抓早管,促弱转壮”技术路线制定了田间管理方案,立春后指导农民抓住降雨的有利时机,及时对弱苗麦田追施肥料,并落实追肥除草、清沟理墒、防控病虫等措施。河南省政府办公厅2月10日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春季麦田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省政府3月5日又召开全省春季麦田管理现场会,对春季麦田管理进行动员部署。省农业厅先后下发了《不同类型区麦田管理技术规程》和《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并组织“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服务粮食生产科技行动。河北省政府决定省财政投入2000万元,市、县财政配套5000万元,用于对全省700万亩三类苗的施肥浇水进行补贴,每亩补贴10元。同时,23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从省级到乡镇的全省电视电话会议,对麦田管理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
春分已过,当前正是冬小麦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搞好春季田间管理,促进小麦苗情转化升级,任务十分繁重,时间相当紧迫。下一步要继续做好四项重点工作。
一是进一步促进弱苗转壮。针对华北、黄淮部分地区冬小麦依然偏弱的情况,继续下派督导组和专家指导组,深入推进春季田间管理工作,抓住气温回升的有利时机,加强水肥调控,继续落实促弱转壮的技术措施,促进苗情转化升级。针对云南等西南受旱地区,切实抓好夏收粮油后期田间管理,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二是切实抓好病虫草害防控。加大监测预警力度,完善防控预案,做好药剂药械准备。强化属地管理责任,落实防控措施。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重点搞好小麦条锈病冬繁区、流行区防控工作,坚决遏制暴发流行。同时,搞好小麦赤霉病、纹枯病和油菜菌核病的防控。
三是突出搞好防灾减灾。今年气候变化异常,已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造成了较大影响。冬小麦生产还要经过“倒春寒”、“干热风”、“烂场雨”等气象灾害的关口。我们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制定完善和及时落实“倒春寒”、干热风、烂场雨等灾害的防范预案,提前做好物资和技术准备,扎实开展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四是扎实开展高产创建。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开展现场观摩,展示新品种新技术,充分发挥高产创建示范片的带动作用,加快推广一批适宜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高产栽培模式,推进农业技术的组装配套和集成,提高实用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促进单产水平提升,带动区域平衡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