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面对历史罕见的低温、多雨、内涝灾害,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措施,实现了春播生产健康发展。截至5月25日农情统计,全省大田播种完成96.6%,除玉米育苗移栽地块外,全面完成播种任务,中南部地区早播玉米已出苗。
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黑龙江省大田整地播种普遍比去年拖后10~15天。为加快播种进度,全省狠抓调换品种、抢排积水、催芽育苗、人工播种等措施落实,抢抓天气晴好、气温升高的暂时间歇时机,全力抗灾保种、抢播快种。全省大田播种于4月下旬陆续起车,到5月25日结束,扣除期间两次强降水影响,春播有效时间仅为20天左右,比历年缩短了近10天,基本把不利气象条件耽误的农时抢了回来。高峰期,全省日播种进度突破1000万亩,最多时达到2000万亩。
粮食面积增加,种植结构优化成为今年春耕生产的一大特点。黑龙江省大力宣传落实中央及省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高涨,农作物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均比上年有新的增加。特别是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比较效益的原则,引导农民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粮食生产,全省“增水稻、扩玉米”的任务目标得到有效落实。据农情上报统计,全省玉米、水稻两大高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比上年增加700多万亩,总面积再创历史最高水平。
从备耕开始,黑龙江省农委领导和12个下基层“抓‘三农’、促发展”工作组就始终工作在基层,督导检查和指导春耕生产。各地、各部门因地、因作物制宜,进一步细化抗灾保种技术意见,实现了科技进户、技术到田,增强了抗灾保种实效。春播高峰期间,全省每天有近5万名干部和技术人员奋战在抗灾保种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