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开春以来,由于气候原因,玉门大田蔬菜种植和长势受到严重影响。但近日,笔者走进玉门市黄闸湾乡梁子沟村王生明的承包田里,新搭建的钢架式温棚内辣椒秧苗长势旺盛,据他介绍:这种温棚和固定式温室相比,投资小,可移动,效益也较好。前年,乡上从外地第一年引进试种钢架式温棚,他大胆种植错季节辣椒20亩,亩均纯收入达到了3200元,比普通辣椒收入翻了一番,2010年,他又种植反季节辣椒50亩。由于王生明的示范带动,该乡今年搭建钢架式温棚300亩。这是玉门市立足当地资源,引进先进技术,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的一个缩影。
近两年来,玉门市以科技为先导,瞄准市场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特色基地,强加工龙头,拓市场空间,让特色更特,优势更优,从而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玉门市根据不同区域特点,举“科技旗”,打“优势牌”,唱“特色歌”,积极引进新品种和外部先进的种植技术,先后建立了以啤酒原料、瓜菜、棉花、油料、制种等为主的特色农业基地35万亩,即花海镇万亩瓜菜、万亩棉花生产基地;赤金镇、柳河乡千亩蔬菜基地;玉门镇、黄闸湾乡万亩啤酒花基地;下西号乡万亩饲草基地;昌马乡、小金湾乡、清泉乡万只牛、羊畜牧生产基地等。目前,全市已建成百万头畜禽、3万亩蔬菜、15万亩饲草、8万亩啤酒大麦、4万亩啤酒花、6万亩棉花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特色农业的发展。为玉门市积蓄了发展资金,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应运而生,并带动了流通行业的发展。
玉门镇、黄闸湾乡利用丰富的光热土地资源,广泛种植啤酒花,并以啤酒花为原料建起了5家啤酒花烤房,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年实现利税500多万元。赤金镇的千亩蔬菜基地,所产的蔬菜远销新疆、陕西和内蒙古等省区,尤其是以西湖村为主的“沁馨”牌温室韭菜亩均效益达到了万元以上。目前,全市已建“农”字号重点加工企业63家,年加工能力30万吨,加工转化率达50%,商品率达85%。为拓展市场空间,全市建起了蔬菜、畜禽等专业批发市场8个,在广东、河北、山东、陕西、天津等省市建立了农副产品销售点,有近2万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基本形成了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产业化格局,仅09年,全市就在省内外销售孜然、各类特色瓜菜及牛、羊肉等各类农副产品8万吨,获得收入1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