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我国医药商业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凡近年来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的大型商业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从医院药品销售规模的快速增长中获得了足量的真金白银。因此,公立医院改革大幕拉开后,观察公立医院改革对商业的影响,最直观的视角,就是看对商业企业的销售额、利润率和经营管理成本等的实际影响。
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在被顾客“消费”的药品总量中,通过医院这个特殊终端实现的销售额超过了80%。公立医院在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的链条中,占据着强势地位。医院及其医务工作者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商业企业的经营。医院在药品采购和使用上,不仅拥有话语权,甚至还占据了部分本该属于商业企业的利益。其中,占压商业资金用于医院基本建设和医疗资源的投入,就是令商业企业越来越头疼却又被医院视为“司空见惯”的普遍现象。
由于医疗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主体,多年来一直“缺位”,医院生存和发展的资金出现“缺口”。于是,医院便采取了“两头劫”策略,即一方面提高药品加成比例,提高药价,让消费者为虚高药价买单,另一方面,延迟对商业企业的货款支付,造成上游企业货款回笼困难。近年来,在占压资金规模和期限两方面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造成商业企业目前普遍遭遇现金流短缺的局面。
医药商业企业的资金链危机,使得整体经营质量逐渐下滑。对医院的应收账款规模急速扩大,平均应收帐款周转天数延长,加大了商业公司在医院纯销业态的资金流动性风险;应收帐款增长过快带来的资金沉淀,造成公司不得不以更高的融资成本引进资金,使得企业财务费用不断升高;医药商业资产负债结构比例失调,整体盈利能力下滑。
这种商业资金链条严重脱节的局面,不仅危害商业经营质量甚至企业生存,更为严重的是,药品流向各级医疗机构的渠道受阻,最终会影响到医院对患者用药需求的满足。
打破这一怪圈,需要政府“上位”。公立医院改革的一条重要举措就是政府要承担起举办者的投资责任,财政投入的资金如果能落实到位,将有效缓解医院的资金紧张,有助于偿还历史“欠债”,让商业企业与医院成为平等的市场运营主体,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另外,取消药品加成后,或许会使药品终端的运营模式发生根本变化。没有了药品差价和利润,医院有可能把药房划出去变成社会药店,或者实行“药房托管”。针对商业而言,也会使得销售回款较以前有更大保证。
虽然这将是一个漫长而困难的过程,但毕竟从理论上为商业企业带来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曙光。企业要对自身被占压资金的状况进行系统的整理,做好未来与医院谈判解决这一问题的人员、策略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