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动工以及中心城区特色建设步伐的加快,镇江正进入城市快速“翻新”的发展阶段。2008年,镇江市区实施拆迁面积246万平方米,完成178万平方米,为历年之最;今年,计划实施拆迁面积增加到480万平方米,截至9月底,已完成240万平方米。
机制尝试:“三公开一监督”亮了中华路
夏日的一场大雨,让镇江润州区中华路潮水沟一带变得泥泞不堪。这条宽不足4米的小巷,两侧是一座接一座以砖木结构为主的旧平房。许多居民在这里已生活了十几年、数十年。
中华路曾是商贾云集之地。繁华渐逝之时,街区疮疤横生。今年8月1日,在“城市翻新”的大潮中,镇江决定投资10.5亿元,大手笔启动中华路旧城改造项目,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为355亩。
镇江市委、市政府表态,这是一项重大的民心特色工程!
润州区随后宣布推行“三公开、一监督”——以“公开拆迁政策、公开评估结果、公开拆迁结果、请群众监督”为核心内容的拆迁工作机制,要在中华路改造中趟出一条“政策先行”之路。
走在中华路片区,随便进入哪条小巷,鲜红的横幅、每户门口的公示栏最先映入眼帘。“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润州区委书记庄兆林说,在拆迁中,“一把尺子丈量、一个标准评估”,谁家房子多大面积,谁家该补偿多少钱,全部都上了墙。
宝塔路街道运河社区的张肃,参加了今年的两次拆迁安置工作。他说,前一次拆迁,时常与拆迁群众进行“拉锯战”,白耗了很多时间。现在,有了“三公开一监督”,大家的精力都放到“如何在政策合理范围内,为拆迁户争取更多利益”上来了。
家住盆汤巷49号的独居老人庄保坤,是中华路拆迁中第一个签约、搬家的居民。“终于感受到政府的阳光照在了我们身上!”老人激动地说,原来的房子只有7.3平方米,拆迁后能住上54平方米的新房子,而且,社区工作人员还特地帮他搬家,在整个拆迁过程中,他一点也没操心。
“这一天,我盼了20年!”拆迁一开始,居住在潮水沟1号的顾宝珍就签了约,早早去挑安居房。“好日子就要来了!”在东坞街居住了30多年的翟金才也很快签了拆迁协议,用24平方米的旧房置换了54平方米的新住宅。
77岁的童国良老先生成为迎江路社区带头签约拆迁的居民之一。不仅如此,老人还动员这次拆迁范围内的3个子女、3户亲戚签约。为什么?老人说,“就因为现在的拆迁政策越来越细,越来越合理了”。
拆迁工作机制创新,得到了广大拆迁户的真诚拥护。截至9月27日,3794户拆迁户中已签约3629户,累计交房达91%以上。
速度变快:“惠民”是根本动因
自2008年4月起,镇江拆迁不断刷新纪录。
去年,润州区创造了单周拆迁512户、5.2万平方米的“润州速度”;今年,润州区实施“三公开一监督”创造了单周1646户、8.58万平方米的“润州奇迹”。
今年拆迁量成倍增长,但是3月份京口区滨江旅游专线拆迁中,452户从签约到民房拆除仅用了20天时间。双井路棚户区改造涉及拆迁户3100户、拆迁面积18万平方米,如此大面积的老城区成片改造,短短两个月,便顺利完成拆迁。
拆迁速度为什么变快了?除了“依法拆迁、阳光拆迁、和谐拆迁”外,“惠民拆迁”更是根本动因。
什么是“惠民拆迁”?镇江市委书记许津荣表示,城市房屋拆迁,涉及千家万户的根本利益,在利益调整的过程中,要在不违背拆迁政策的前提下,让老百姓的利益最大化。
许津荣书记和刘捍东市长多次深入拆迁现场,主动走访被拆迁户,与老百姓零距离交流。在北部滨水区拆迁改造中,一位吴姓居民身患尿毒症,长期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家人要求能否给予适当照顾,拆迁项目组研究决定,给予一定的特殊补贴,这户居民深受感动,当天就克服重重困难搬离了老宅。
其实,拆迁中还有更多不为人所知的幕后服务:对被拆迁户提出的装饰装修有缺漏项、房屋丈量面积有误差等情况,及时沟通、服务指导,敦促实施单位上门核对,并要求助拆人员、评估公司、拆迁事务所、属地人员四方到场见证,以保拆迁公正;针对拆迁范围内孤寡老人安置难的问题,多方协调,让老人暂时栖身老年公寓,解决老人具体的生活问题;对拆迁补偿款不足12万元的按规定补足,已有3000余户居民从中受益。
拆迁后如何安新家?镇江市给出的答案是:除国有土地房屋拆迁货币化安置为主外,重点规范建设一批安置房。
镇江今年的目标是新建、续建安置房100万平方米。目前,续建和新建的在建安置房共有94幢楼,总建筑面积为55.5万平方米,即将开工50万平方米。相当多的拆迁户,基本不用贴补费用,就可以住上同等面积的新房。
镇江市还开建了一批“定建房”,它不等同于拆迁安置房,又与经济适用住房有区别。市区城建重点工程中的被拆迁人,或执行政府租金标准的公有住房承租人,仅有一处住房而货币补偿款不高的困难家庭,可以享受购买。
“改”出精彩:“造”出百姓富裕
城市改造,一改、一造,重点惠及困难群众、低收入群体,让镇江旧城改造,既改出了城市的精彩,更造出了百姓的富裕。
镇江把“城市翻新”的过程作为繁荣城市经济的过程,一方面,从老城区特色入手,将衰落的历史街区与当代消费理念科学嫁接,因地制宜形成各类特色街区,并借此拓宽居民创业路径;另一方面,先后引进战略合作者,迅速提升城区商贸服务业,促进城镇居民就业。目前,总投资50亿元、占地95亩的大市口中心商务区项目已经全面启动,将成为镇江现代商业新地标。
专门开展的拆迁户创业需求调研,为镇江有针对性地配套建设楼宇型、门面型、市场型的创业孵化基地奠定了科学基础,也为被拆迁人创业提供了低门槛、低成本的创业环境。目前,已有2000余户拆迁户率先尝到了创业致富的甜头。
针对拆迁户的各类专场招聘,也在镇江陆续举办。8月15日,润州区金山街道举办“服务拆迁户、真情送岗位”拆迁户专场招聘会,吸引了近千市民前来应聘,其中大多数是拆迁户失业人员。金山街道党工委书记吕朝霞介绍,招聘会组织了辖区内60多家用工单位进场,提供800个就业岗位,其中大部分是低技能岗位和公益性服务岗位,年龄大多放宽至45岁,工资也都在850元以上,而且缴纳社会保险。现场达成用工意向的有4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