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方明(香港) 随着中国国力的持续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外部世界了解中国的愿望日益强烈。与此同时,为消除各种“威胁论”的不利影响,中国开始主动加强与外部世界的文化交流。这两大因素共同推动了孔子学院在世界上的迅速推广。
在迄今短短两年时间里,孔子学院就已遍布近50个国家,达120多所,同时还有数百所申请建设项目有待批准,远远超过了初定建立100所海外孔子学院的目标,无论是需求还是发展速度,都在当局的意料之外,更引起了世界的瞩目。
但是,与此同时,在两年来的探索和发展中,我们也看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有关机构对传播汉语文化的内外环境评估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外部环境上,有关方面对国外的需求了解不够,对各国政策的差异没有准确的把握;其二,在内部环境上,推广孔子学院的队伍和软件无法满足有效传播汉语文化的需求。在当前各国竞相传播本国语言文化的趋势下,中国面临的这个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造成上述缺失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发展目标缺乏科学依据。在需求旺盛的基础上,孔子学院的发展目标曾在短期内多次调整,最近将其2010年前的发展目标调高到500所,作为一项涉及到国务院20多个部委的重大举措,但这似乎缺乏严格的评估和论证。
要重视后劲不足的情况
在软实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大势下,防止传播汉语文化中的“大跃进”倾向,保证需求与供给、数量与质量的相对均衡,将直接关系到传播汉语文化的全局。
目前,孔子学院基本上采取国内外机构合作的模式,而在授权特许经营和总部直接投资等方面却一直没有进展。就国内外合作模式而言,存在的问题不少,需不断改进。例如,过去只重视外方的资质,对国内方资质的要求却被忽视。
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阶段,推广汉语文化的重点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目前,孔子学院主要是与当地大学合办,而与其他机构、社团合办却为数不多。中国有关部门应该把视野扩大到各种渠道,包括当地的国民教育体系、高等院校、中小学等等。在合作内容上,培训师资、派遣志愿者、举办汉语水平考试等等,也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和调整。
由于在某些国家发展过多过快,所以传播汉语文化的队伍建设和软件建设显得跟不上步伐,包括推动者、管理者、专职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
同时,在一些国家出现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热与孔子学院落地难的现象。这表明,孔子学院在合作模式、途径、内容等方面确实有待调整。
上述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中方战略管理缺失有密切关系。战略管理不到位,必将影响到语言和文化传播的成效。
笔者认为,中国有关当局必须完善海外孔子学院的管理体系,科学评估发展环境,找准优劣势,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合作模式,选择适当的合作重点。只有从这些方面着手,寻找问题和对策,孔子学院才有可能健康而有序地发展。
·作者是中国全国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