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国的改革和崛起,全球各地“汉语热”热潮涌动。在阿富汗喀布尔大学,就有太原理工大学筹建的一所宣扬中华文化的孔子学院—— 进入5月,身兼数职的太原理工大学教授赵安源比平时更为忙碌,他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为
重要的是,作为阿富汗喀布尔大学孔子学院的中方首任院长,他正在积极准备去阿富汗孔子学院的诸多事宜。 山西省首家海外孔子学院
赵安源告诉记者,理工大从2006年开始,就同国外有合作关系的高校申办孔子学院,但因各种原因都未如愿。2008年2月,孔子学院总部通知理工大,阿富汗喀布尔大学正在申请筹办孔子学院,让其协同完成筹建工作。
这是山西省首家在国外成立的孔子学院。接到通知后,理工大领导非常重视,抽调专人负责此事。该校克服了通信不畅、语言不通、时间紧迫等种种困难,在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和(山西)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经过多次联系和沟通,双方决定在喀布尔大学孔子学院的基础上,共同筹建喀布尔大学的汉语语言文学系。2008年3月,首批16位汉语专业学生顺利入学。
“百废待兴的阿富汗战事未绝,此时筹建孔子学院,足以说明他们对中阿文化交流的重视和对汉语的热爱,我们没有理由不支持。”赵安源说。孔子学院的成立,不仅符合越来越多阿富汗青年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愿望,也将进一步促进两国社会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和人民的友好交往,进而推动两国经贸合作。
孔子学院成立了,还得有年富力强的教师。理工大青年教师王焕青经过层层选拔,幸运地成为喀布尔大学孔子学院的首批教师。由于是“从头开始”,一到阿富汗,王焕青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计划编制、教学内容安排、课堂教学设计等工作中。
喀布尔大学的“汉语热”
“老师好、你好、再见。”
在美丽的喀布尔大学,每当孔子学院的同学遇见汉语老师时,就会用不太流利的汉语主动打招呼问候。课间休息时,他们还会来到教师办公室与老师练习汉语会话,课堂上更是积极踊跃,高举着手要求给他们朗读课文或书写汉字的机会。
一年前不是这样,当时“困难重重”。王焕青在电子邮件中告诉记者,首先是生源问题,因为喀布尔大学要求一年级新生在开学初的一两个月内,先在自己选报的系或专业试听,然后再做出选择。这给了初来乍到的老师很大的心理压力。其次是语言交流问题,由于中介语言是英语,相差甚远的发音常常会让师生双方都感到难以理解。再者,反复的遗忘影响了学生学习汉语的信心,有时他们会抱怨汉语难学,此时老师不得不对讲课的进度和难度做出相应调整,肯定他们的成绩,增强他们学习汉语的信心。
时间过的飞快,2009年1月,是喀布尔大学孔子学院一周岁的生日,又恰逢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为了让学生感受中国过春节的欢庆氛围,王焕青等几位老师特地选择了一家中餐馆精心准备。包饺子是必不可少的重头戏,在老师和餐馆师傅的帮助下,同学们一会儿擀皮,一会儿包饺子,一会儿摆饺子,争相体验每个环节。吃完饺子,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猜字游戏,从“挤、捏、摆、换、接”等字中提取出偏旁,把每个字剩下的部分混杂在一起,让他们挑选并组合。同学们踊跃参加,积极尝试,此起彼伏喊着:“老师,我找到一个;老师,这个对不对?”
更为可喜的是,喀布尔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以来,就不断有其他院系的学生咨询,表示自己想学汉语。王焕青只能遗憾地告诉他们,由于学院刚起步,目前的教学条件也比较有限,只能满足中文系学生的学习需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学院一定会推出面向全体学生的汉语课程。
打开中华文化宝库的金钥匙
“掌握了汉语,就有了打开中华传统文化宝库的金钥匙。”语文报社副总编辑任彦钧对记者说。
长期从事语文报编辑和汉语传播的任彦钧对汉语“走出去”深有感触,他说,在经济全球化、世界文化多元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加快汉语国际推广,有利于弘扬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树立中国和谐的国际形象,有利于扩大中国在世界的影响,也有利于开展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促进相互了解。
任彦钧说,在国外设立专门机构推广本国语言文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通行做法,英国有文化委员会,法国有法语联盟,德国有歌德学院,西班牙有塞万提斯学院。法国总统不遗余力地推广法语,塞万提斯学院的院长由西班牙国王兼任,而中国推出的孔子学院,则意在借圣人声望向世界推广、展示汉语及其背后广博的文化。
早在2001年,语文报就主动担负起了向海外传播中华文化,传授汉语知识的重任。当年7月,《语文报》(大洋洲版)在澳大利亚创刊,成为第一份打入海外中文教育领域的教育类报纸;2003年1月,《语文报·北美月刊》在美国创刊,2006年6月被美国大学理事会列为AP中文课程及考试推荐读物。
“走出去”的语文报大受欢迎,在较短的时间内,订数就从最初的6份增加到三四千份。任彦钧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孔子学院向国外传播中国语言文化、支持当地中文教学,是迎合世界潮流的大事。海外“儒家弟子”通过孔子学院这个窗口,自然会对中华文化的“和为贵”“和而不同”等思想产生认同感,进而增加了解,增进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