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汉办”)的支持下,于过去三年在世界各地成立的140所孔子学院,可能会有一部分,因为组织和财务前景不明而办不下去。 据中时电子报昨日引述中央社报道,德国杜塞道夫孔子学院院长哈赫堡指出,由于经费不足,他主管的这所孔子学院,最后可能很难存活。
中国利用全球的中文热和中华文化无远弗届的魅力,于2004年11月在韩国成立了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并在之后的短短三年内,在世界各地成立了百多所孔子学院,而且还计划在2010年前在全球成立500所孔子学院。
报道称,德国汉学家哈第希日前在法兰克福书展的“孔子学院的文化攻势”研讨会上表示,中国抓住全球的中国热,将孔子学院视为文化外交的一环,国外合作的大学不仅可从汉办拿到钱,还可赶上最时髦的中国热,所以孔子学院的成长速度才会这么快。
“汉办”付孔子学院
每年每所14万余元
不过,任何文化机构都很难自给自足,非得靠政府补助不可。比起类似的机构如法国的“法兰西学院”和德国的“歌德学院”,孔子学院的预算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
哈赫堡说,北京歌德学院光一年就有300万欧元(约623万新元)的预算,反之“汉办”一年只支付每所孔子学院10万美元(约14万6400新元),而且期限只有三年,以杜塞道夫的孔子学院为例,一开始运作预算就明显不够,没有人知道三年后是否还能存活。
哈赫堡说,德国目前已经有柏林、纽伦堡、杜塞道夫、汉诺威、法兰克福、汉堡、来比锡等七所大学附设的孔子学院,反之大城市例如慕尼黑就没有,而且所有孔子学院都由中国人和外国人共同领导,可见“汉办”相当仰赖各地的人脉,并非有计划在各国大城布局孔子学院。
他认为,现阶段中国等于把钱撒到全世界,当地合作的大学拿到钱后自己办语言班和演讲等课程和活动,但大多不清楚“汉办”到底想要什么,显然缺乏长远的规划和专业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