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刚刚下过一场雪的北京迎来了64个国家和地区210所孔子学院的客人。1000余名对外汉语的参与者,憧憬未来,热烈讨论,在寒冷的冬日掀起一股“汉语热”。
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孔子学院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她期望共同办好孔子学院,搭建增进友谊和了解的桥梁。
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桥梁?桥梁如何搭建?如何让桥梁更加畅通更加亮丽?两天以来,中外大学校长、孔子学院院长及海内外教育部门负责人纷纷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友谊之桥:能说普通话,朋友遍天下
“能说普通话,朋友遍天下。”第二届孔子学院大会开幕式上,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席格伦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说了这句顺口溜。他幽默的语调引来与会者会意的笑声。
西澳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于2005年。学校专门为孔子学院配备了2000多平方米的教学办公用房,每年提供项目经费13万美元。西澳州政府还拨出专款,资助边远地区青年赴中国学习汉语。席格伦说,这与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及中澳关系不断发展有很大关系。
有同样感受的远不止席格伦一人。英国爱丁堡大学校长奥谢认为,中国越来越迈向世界大舞台,爱丁堡大学要迎接这样的机会。“这对我们大学来讲很重要,可以促进对中国的研究,加强与中国的交流,并与中国大学建立联系,甚至可以增进政府对中国政策的了解。”
近20年来,中国“硬实力”和“软实力”都不断增强,经济总量跃升到世界第四,对外贸易处于世界第三名,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也更加频繁,中国功夫、戏曲等日益得到海外人士的喜爱。
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快速提升,海外学习汉语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过去一年,以汉语推广为己任的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发展,数量从80所发展到210所,平均每3天诞生一家。目前,海外学习汉语人数超过3000万人。就拿这次孔子学院大会来说,直到会议开幕的前几天,要求参会的外方校长、院长名单还在不断增加。对此,国家汉办主任许琳在多个场合表示:“世界如此急切地需要了解中国文化,我们等不得!”
搭建桥梁:教材、教师等层面深度合作
孔子学院是由中外双方合作举办的,并大都设在各国的教育机构里。
许多参与举办孔子学院的中外大学校长都不约而同地用到一个词:精诚合作。奥谢更是具体地提到,不仅要加强与中国大学的合作,还要加强校内外的合作及国际孔子学院的合作交流。
目前,中方参与合作建设孔子学院的高校有92所。这些学校都是由校长亲自挂帅,成立专门班子,认真选派中方院长和骨干教师,在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师资交流方面,过去一年来,我国累计向80个国家派出教师1004名,是上年派出人数的3倍。在教材编写方面,我国首次采用编写出版及发行一条龙的招标方式,成功开发《汉语900句》,同时,国家汉办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达成协议,合作开发《乘风汉语》后续65集课件,并组织有关出版社和机构参加全美私立学校、法兰克福书展和美国外语教学协会年会汉语教材展览活动,共送展图书1500多种。
此外,在人才培养方面,合作学校根据自身特点,联合培养各自需要的人才,像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帮助天津师范大学创办了斯瓦希里语专业。日本樱美林大学与同济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与北外合办的孔子学院,互通学分、互派学生,实现了校际直通车。
多方面、深层次的合作让对外汉语教学的桥梁更加牢固。美国堪萨斯大学孔子学院的中方人员、华中师范大学梁志群说:“优秀教师和管理人员参与孔子学院的创办、教学和管理,充分保证了孔子学院能够一炮打响。”
扮靓桥梁:对外汉语期待六大转变
不少海内外专家表示,对外汉语如何再上一个台阶,还有大量工作要做。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孔子学院的数量迅速扩大,也引发了一些人士对其质量的疑虑。
“孔子学院的审批是严格按照既定程序执行,教学质量在各方面的努力下能得到保证。”许琳说,为使国际汉语教学质量有可以参照的“杠杠”,目前,国家汉办制定了国际汉语教学的三大标准:《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和《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这项工作有着划时代意义,外国人学习汉语从此就有了评价标准。”
“要使对外汉语教学再上一个台阶,下一步要在理念上努力推动六大转变。”许琳作了一番展望:一是从对外汉语教学向全方位汉语国际推广转变;二是从“请进来”学汉语向同时加大汉语“走出去”力度转变;三是从专业汉语教学向大众化、普及型、应用型教学转变;四是从主要靠教育系统推广向系统内外共同推广转变;五是从政府行政主导为主向政府推动、加强市场运作转变;六是从纸质教材面授为主向发展多媒体网络等多样化教学转变。
这种转变已现端倪。孔子学院是一个大平台,它不仅仅局限在语言方面,还在经济、文化、旅游、商务等各个领域都可以拓展。像商务孔子学院、中医孔子学院等都已经设立。产业界对社会环境的变化最为敏感,现在已经有许多企业采用市场机制,开发出一系列对外汉语的教材、培训项目、产品。
不久前,由国家汉办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合办的广播孔子学院成立;不久的将来,网络孔子学院也将诞生……可以预见,将来的这座沟通之桥,不仅是一座座“实实在在”的桥梁,更将插上无线电波和网络的翅膀,将有着更为丰富的内容,使这座桥变得更加绚丽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