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来看,口语教学的第一步是让学生开口说,然后才能看他的语言是否得体、是否合乎汉语语法的规范等等。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口语表达的第一步是说什么,然后才是怎么用汉语说。只有他知道了说什么,才会产生表达的欲望,有了表达的欲望,就会产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课堂气氛才会活跃。
一、复述的技巧
训练学生口语最常用的方法是复述,老师在一课的课文和语法都学完之后,要学生自己把课文的内容说出来。一种方法是处理完生词和语言点后,学生合上课本,老师来朗读课文或者听课文录音,然后老师结合黑板上的生词和语言点进行提问,再找几个不同水平的学生看着黑板上的生词和语言点进行复述。另外的一种方法是在处理课文的过程中,老师把对课文内容有重要提示作用的词或短语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在黑板上,最后要求学生看着黑板进行复述,随着学生复述能力的提高,擦掉一些不重要的词再复述一遍,最后黑板上只留下少量的几个虚词和内容关键词。
二、材料运用的技巧
老师在课前根据学生的水平准备两种不同的文字材料,比如中国传统笑话或者成语故事,长度控制在500字左右。上课的时候同桌之间拿到的阅读材料是不同的,比如学生甲拿到的是“守株待兔”的故事,乙拿到的则是“买椟还珠”的故事。要求学生用5分钟时间阅读,读完后老师把材料收上来,然后同桌之间相互把读到的故事讲给对方听,然后要求学生把听到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这时其他同学就会对他讲得不准确的地方或者没有讲到的地方进行补充,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样做的好处很多,首先这些材料具有浓浓的中国文化气息,故事性很强,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学生拿到的是不同的材料,相互之间就有了交流的动力,产生了信息差。再次,能同时训练学生听、说、读的能力,因为读了之后要讲给别人听,阅读的时间又有限,还得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学生用汉语思维的能力。对方因为要把听到的内容讲给全班同学听,所以必须集中精力听。因此这个环节既训练了听力,又在相当程度上训练了用汉语思维的能力。
三、思维的训练方法
到了中高级阶段,教学任务就是怎么样用学过的语法和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比如几个同学一组介绍自己去过的城市,一个同学介绍时,要求其他同学就他没有讲清楚的地方或者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提问,每个人至少提3个问题。比如,有个同学介绍在青岛学习的时候去酒吧,他只是用一句话“在青岛的时候我们去了酒吧”就过去了,结果其他同学提出下面的问题:你和谁去的?那个酒吧在什么地方?从青岛大学怎么去?在酒吧你们干什么?这个同学对这个问题进行回答的时候,还会产生新的问题,最后要求他总结一下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再把这个题目重新说一遍,这时就非常具体生动了。扩展思维的第二个方法是举例。这种方法比较适合议论性的话题。通过具体的例子让思维变得更具体更清晰。比如,有个同学谈到,她通过学习汉语了解了中国文化。老师就让她谈谈她所体验到的中国文化。她就谈到她妈妈病了,医生让动手术,后来听说有一个中国老师会针灸,她就领着妈妈去找这个老师,结果只治疗了两次就好了。她由此对中医产生了兴趣,她又进一步比较了中医和西医的不同等等,内容十分丰富具体。
(寄自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