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国内首创的“一稻两鸭种植水稻新方法”正式宣告成功。
五年磨出的新技术
什么是“一稻两鸭”直白的解释就是:种一季水稻,在稻田中放养两季鸭。
此项技术听起来简单,金坛市农业科技部门却为此付出了五年的努力。2003年,金坛市有机米栽培实验项目,正式由常州市科技局批准立项。经过科学考察,最终选定了三个关键元素:日本产日光牌优质稻种,镇江优质种鸭,种植基地选在生态环境优良的金坛市指前镇庄阳村。
最初采用的是“一稻一鸭”法。即一季水稻,只放养一季鸭子。栽培过程实行严格的“制度”:农技人员全程跟踪监控,禁止使用化肥、农药、调节生长剂等化学合成物质,灌溉水取自水库,单灌单排。
成群的鸭子游弋于稻田里,既能除草、除虫,又能增加土壤肥力、刺激水稻生长;与此同时,鸭子以田间天然生物为食,生活在纯天然绿色环境之中,从而保证了水稻和鸭的天然无公害品质。
一分价钱一分货,绿色稻鸭获得了市场公认,到2006年,金坛市已推广“一稻一鸭”栽培面积达6500余亩。
今年,他们继续对水稻前中期病虫害问题进行攻关。在项目领头人、金坛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副站长、高级农艺师蒋祖明的带领下,农技专家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大胆探索“一稻两鸭”新方法,即一茬稻里放养两批鸭的生态种养试验。其间解决了放养时机、鸭龄大小、放养密度、离田时间等一系列难题,再配合无纺布全程覆盖防虫、田间频振仪除虫等多种手段,大大降低了水稻病虫害的发病几率,今年“一稻两鸭”种植面积达3380亩。
农家收益实实在在
对农民来说,采用“一稻两鸭”种植新技术,效益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
此项技术的发明人蒋祖明算了一笔账:“一稻两鸭”共育期间,平均每只鸭投喂饲料10公斤,加上在田间摄取大量天然食物,排泄粪便量达15公斤以上,增加的养分数量也较多,施肥水平可比常规生产约节省30%。“一稻两鸭”每亩鸭子效益可达130元,绿色稻谷每亩可增收60—100元,累计每亩比常规稻生产增加直接经济效益200余元。
市场对这种“鸭田稻”和“稻田鸭”更是反响热烈,面对远高于常规方法种养的稻和鸭,抢购者仍络绎不绝。闻讯前来抢购“稻田鸭”的,既有本地市民,也有专程从南京、苏州、无锡等地的售鸭经纪人。两批数万只“稻田鸭”都在十天半月之内被抢购一空。而新米尚未收割即已供不应求。
“有机稻鸭”的背后是创新
目前,金坛市的“利用鸭群种植有机水稻新方法”已获国家发明专利。
从普通水稻,到“一稻一鸭”,再到“一稻两鸭”,近年来,金坛市的水稻科研工作之所以能够一步一个台阶不断向上攀登,一是靠各级政府对农业科技、对农民增收致富的高度重视,行政推动,政策落实。稻鸭共育的实验基地,起初只有几十亩、几百亩,取得成功后,种植面积很快扩大到数千亩,科研成果及时转化成了生产力。
二是靠一大批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和无私奉献。据蒋祖明介绍,近年,因气候等原因,农田病虫害呈现爆发现象,“一稻两鸭”就是针对这种新情况,在“一稻一鸭”基础上的创新。稻鸭共育中,稻田上方用密而透气的无纺布全程覆盖,既学了国外的做法,又根据本地实际有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