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县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西麓,总面积2500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和2个办事处,总人口59.4万。古因陵谷多生茶茗而称“茶乡”,后因炎帝神农氏崩葬于“茶乡之尾”而得名“茶陵”。
茶陵是一座历史古城。茶陵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县,宋代曾为军,元、明、清曾为州。茶陵设治之始,含炎陵全境。南宋嘉庆4年(1211年),置酃县。1994年,酃县更名为炎陵县。茶陵是农耕文化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曾在这里教民耕织。茶陵自古“农勤于耕,士勤于学”,历代兴办的书院数量居湖南各州县之首;科举考试中进士者127人,其中刘三吾、李东阳、张治、彭维新并称明清“四大学士”,素有“四相文章冠两朝”的美誉。李东阳开创的“茶陵诗派”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民国初期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谭延闿和世界级文化名人谭云山都是茶陵人民杰出的女儿。
茶陵是一个红色摇篮。茶陵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六县之一,湘赣革命根据的重点县、模范县,是毛泽东亲手缔造的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诞生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茶陵为革命牺牲达5万余人,有25位农家子弟成长为共和国开国将军,将军之多名列全国第九。
茶陵是一方绿色之邑。茶陵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茶命名的行政县。源远流长的茶文化赋予了茶陵“绿”的秀美,素有“好山千叠翠,流水一江清”的美誉。云阳山涌翠竞秀,皇雩山山幽泉奇,灵岩山藏奇蕴秀,丹霞奇观令人赞叹……建成后的洮水水库水路80里,将成为湖南的“千岛湖”。
茶陵是一块投资沃土。茶陵交通便捷,境内将拥有衡炎、泉南、岳汝三条高速公路,衡茶吉、醴茶两条铁路,106国道,S320省道穿城而过,“3211”的大交通格局融通湘赣闽、连贯湘桂粤。茶陵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20余种,其中钽铌矿储量居全国第一,亚洲第二,锡储量居全国第一,水能开发量达20万千瓦,已建成水电站32个。茶陵市场繁荣,是湘赣边界各远郊县商贸、物流中心。
近年来,茶陵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株洲市委“保二争一”目标和县委“四三二一”发展思路,紧扣“红色摇篮、湘赣枢纽”的发展定位,突出“保增长、强基础、调结构、促民生”的重点,全面落实“两争三创三打造”的举措,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08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61.5亿元,增长15.2%;财政收入3.78亿元,增长2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75亿元,增长31.3%;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2.27亿元,增长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9亿元,增长2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91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