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总网 > 特色评选 > 地区评选 > 江苏省区域发展10佳单位评选 >
  特色评选
  [评选资讯]教育部要求组织广大师
[热点评选]金融业领袖成2009中国
[精彩瞬间]2009年(第二届)中国地
[荣誉展示]市民踊跃参与首届黄冈
[评选公布]第十二届武警十大忠诚
[排行榜]最具特色的中国十大影
[国家评选]08年BEST50具有特色的
[行业评选]北京恒博立华机械设备
[地区评选]广东博德精工建材有限
[人物评选]周志雄-凯旋创投创始
[主题评选]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最具中国特色评选]美的集团
  特色推进
如何使用 如何使用
编者按: 消费8万送20万 ,20万
[更多]
[相关新闻]如何使用工具实现零成
[未命名栏目]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往期回顾]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人物简介]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相关新闻]百家党政媒体与政府网
[经典语录]会员如何通过6个步骤
[经典语录]教程:消费者如何领用
我要参加评选
推荐参选单位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tese.me
MSN:tese2009@live.cn
  扬名系统:全程服务,名动九州
  以立足特色的分级展示为基础;
以多层渗透的优势资源为依托;
以精细完善的专业咨询为保障;
以创新的整合传播方式为带动;
打造“立足特色、名满天下”
的特色扬名系统!
 
  进入扬名系统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me@hotmail.com

  扬州市人民政府
 
时间:2009-05-31
  

  苏中门户,园林城市。 历史上“富甲天下” 的扬州城,地处江苏省中部,东与泰州市交界,东北与盐城市交界,西南与南京市、西与安徽省天长市接壤,南临长江,与镇江隔江相望,北与淮安市毗邻;中有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江在这里交汇,历来是水陆交通枢纽、南北漕运的咽喉。

  

  扬州市现辖广陵、维扬、邗江3个区和宝应1个县,代管江都、仪征、高邮3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6634平方公里,人口约460万;其中市辖区总面积98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71.9平方公里(2007年底),市辖区总人口118万(2007年底)。扬州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市、国家城市信息化试点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联合国人居环境奖获得城市。

  

  “烟花三月下扬州”。每年公历4月18日至5月中旬,扬州市都举行“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此时的扬州烟雨蒙蒙,琼花盛开,花香扑鼻,是旅游的黄金季节。瘦西湖、大明寺、个园、何园是扬州最著名的景点。

  

  扬州是开放的新兴现代城市。扬州历史上就是著名的开放城市。唐代扬州是东南地区的最大都会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四大港口之一,当时在扬外商达1万多人。高僧鉴真大师六次东渡到达日本。韩国的崔致远、阿拉伯的普哈丁、意大利的马可·波罗等都曾留下足迹。1988年,扬州被批准对外开放,现已与10个国家的13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城市。扬州的对外经济合作不断加强,与包括德国奔驰、美国高露洁、意大利比瑞利、美国德州仪器、荷兰飞利浦等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一批大公司合资合作,已形成了汽车、船舶、电缆、精细化工、化纤及纺织面料、食品六大支柱产业和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三大新兴产业。

  扬州拥有丰富的资源,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境内资源丰富,盛产粮、棉、油及水产品等,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地下温泉和矿石等矿产资源。

  据2004年11月底统一调查统计,全市土地面积为998.72万亩,园地17.96万亩,林地12.52万亩,牧草地0.58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33.18万亩,交通用地30.35万亩,水域311.19万亩,未利用地10.25万亩。

 

  2006年是“十一五”发展的开局之年。我们在中共扬州市委的领导下,依靠和带领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两个率先”和“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的目标,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在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全面完成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1.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达1100亿元,同比增长15.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4000元。财政总收入158亿元,增长3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3亿元,增长2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3亿元,增长30.1%。

  工业经济提速增效。牢固确立“工业强则扬州强”的观念,“双创”和“三重”工作深入开展。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892亿元,增长31.4%;实现增加值500亿元、销售1806亿元、利税155亿元,分别增长21.3%、32.3%和51%。亏损企业数、亏损总额全面下降。八大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7.8%。规模以上和亿元以上企业数分别比上年增加207个和91个。全年完成工业投入361亿元,增长43.3%。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05个,比上年增加44个。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08亿元,增长39.6%。创成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3家、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和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49个。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名牌产品5个、国家免检产品12个。全市建筑企业完成施工总产值550亿元、增加值120亿元,分别增长25.5%和24.8%。荣获“鲁班奖”6个。

  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增长。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实现农业增加值94亿元,增长5.1%。粮食丰产丰收,总产达245万吨。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9.3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基地65万亩、“三品”品牌92个。“菜篮子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效。扬州鹅、高邮鸭、邵伯鸡获国家级品种认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建成全面小康村120个。新、改建农村公路680多公里,行政村等级公路通达率100%。南水北调三阳河潼河宝应站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和灌区改造工程相继建成,战胜了里下河地区严重雨涝灾害。土地复垦开发整理力度加大,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农业科研、综合开发、粮食流通、农机、气象等工作又有新进展。

  服务业加快发展。强化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和机制创新,服务业发展跃上新平台。实现增加值385亿元,增长1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6亿元,增长16%。扬州石化、公铁水、港口等重点物流园区规划通过评审,石化物流园区码头、仓储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5014万吨,增长8.2%。信息服务业实现销售收入41亿元,增长15%。传统特色商贸业持续发展,6家企业获“中华老字号”称号,“扬州师傅”品牌建设得到加强。农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展顺利。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134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2亿元,分别增长18.4%和25.9%。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全年开发投资83.4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385万平方米,分别增长14.1%和10.6%。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加133亿元和84亿元。中介、会展和社区服务业等行业发展势头良好。

  2.沿江沿河加快开发,对外开放取得成效。

  基础设施建设强势推进。沿江高等级公路全面建成通车,扬州二电厂二期扩建工程3号机组并网发电,水电气热等配套设施更加完善。编制了沿河开发总体规划。安大公路三垛以南段贯通,先导段建成通车。各开发园区、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步伐加快。“八区二园”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和外贸出口分别占全市的81.9%和84.2%。新增省级开发区3个。扬州出口加工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封关运行。

  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成功举办2006“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赴欧美、日韩、东南亚和港台、京深沪杭等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推介活动,有效拓展了客商源、信息源、项目源。围绕项目落地和投产达效,加强配套服务、跟踪督查,提高招商项目成功率。全年注册外资实际到账7.61亿美元,增长44.7%。新批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75个。新增民资注册资本215亿元,增长30%。实现外贸出口23.6亿美元,增长23.9%,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占48%。完成外经营业额1.25亿美元,增长20%。

  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市县域经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7亿元;完成财政收入85.7亿元,增长28.3%。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县域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13.4:56.2:30.4调整为11.7:58.1:30.2。特色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已逐步形成石油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船舶制造、电工电器、服装加工等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达70%。

  3.城乡建设步伐加快,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取得新突破。全面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着手编制扬州市“一体两翼”概念性城市总体规划,完成了广陵新城(河东分区)、东南分区等5个分区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等专项规划,编制了开发区中心片区等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了13个乡镇和76个村庄建设规划。加大城市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市区完成城市建设投资72亿元。建成开发路、解放南路、黄金坝北路、三湾大桥等工程,开工建设文昌大桥、渡江南路延伸工程,完成古运河五台山大桥至徐凝门桥段环境整治和景观提升工程。古城保护深入推进,修复卢氏盐商住宅,建成康山文化园一期工程。翻建40条街巷。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和新城西区建设步伐加快。新建各类绿地127万平方米。实施天然气置换工程,6万户居民用上天然气。新建垃圾中转场5座。新建、改造公厕18座。新增公交车105辆、公交线路7条。建成数字化城管新平台,首创全国中等城市数字化城管新模式。

  节约型社会和生态市建设力度加大。制定出台了《加快发展节约型城市的意见》和《生态市建设行动计划(2006-2010)》。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完成县乡河道疏浚、村庄河塘整治和村庄绿化等年度任务,全市创成3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市区完成汤汪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各县(市)都建成了污水处理厂,仪征、江都建成了符合国家标准的垃圾填埋场。市开发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规划通过国家级评审。我市被确定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市。132家清洁生产试点企业通过审核。开展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整顿专项行动,以及南水北调东线源头、重点化工企业等环境风险排查和整治工作。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8%,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3.8%和3.2%。

  经过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该市以在古城保护和人居环境改善方面的突出成绩,荣获2006年度中国唯一的“联合国人居奖”。

  4.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推进市直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整合重组金茂化工医药集团、亚星汽车集团、工艺美术集团和工业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基本完成市直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改革。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取得进展,完成市燃气总公司合资合作和企业改制。顺利完成联环药业、扬农化工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不断完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

  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继续减轻农民负担。贯彻落实“一免三补”等政策,共兑现补贴资金1.56亿元。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发展。深化乡镇农技服务体系改革,逐步完善农经“一站式”窗口服务。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规范化建设,村务公开继续扩大。

  财税、金融和投融资体制等改革不断深化。实施依法治税和社会综合治税,进一步加强税收精细化征管。启动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改革,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制定出台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和代建制管理办法。成立中小企业担保中心。设立了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6. 关注民生工作不断加强,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统筹城乡就业取得积极进展。i鼓励全民创业,全市新发展私营企业8077家、个体工商户27627户。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措施,全年采集就业岗位13.1万个,净增就业7.4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培训下岗失业人员4.7万人、农村劳动力7.9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4万人。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全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扩面续保10.8万人,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全部实现社会化发放,两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标准。农村养老保险进一步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稳步实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66.4万人。基本解决了破产困难企业7.8万人的医保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91%。市区“慈济”医院、“慈济”窗口共为7万人次减免医药费610万元。2.7万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城乡符合低保条件的人员应保尽保,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47.2%。灾民生活保障、残疾人帮扶工作得到有效落实。新一轮帮扶经济薄弱村和贫困户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4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13元,分别增长13.8%和11.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城郊又有6个乡镇、30万居民享受区域集中供水。市区建成30万平方米限价商品房,262户低收入家庭领到购房补贴,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逐步健全。

  7.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深入。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推进“城市文明建设行动计划”,广泛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百万市民学礼仪”和窗口行业、服务部门共铸诚信等活动,评选了百名好市民和十佳新人新事,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关心下一代、老龄工作取得新进展。双拥、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工作得到加强,国防(军事)园区启动建设。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深入。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意见。认真落实市人大的决议、决定,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294件、市政协提案374件,解决落实率进一步提高。加强社区建设和村民自治。实施“五五”普法,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逐步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扬州”、“法治扬州”建设深入推进。重视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相关控制指标全面下降。认真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积极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民族、宗教工作取得新进步。

  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依法行政,不断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直部门的行政许可职能归并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市级公布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实行集中办理。出台了《政府信息公开暂行办法》,开展了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政府公开电话和“寄语市长”回复率、办结率稳步提高。市区为民办实事事项基本完成。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扬州是我国较早开展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的城市之一。早在唐代,扬州就享有"商贾如织"、"富甲天下"的美誉,当时寓居海外的扬州经商者达5000多人,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著名港口。

  新中国成立后,扬州的对外贸易有了新的发展。1958年扬州成立了扬州市对外贸易公司。1976年国家批准扬州为全国首批十大出口商品基地之一。特别是1978年以来,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扬州的对外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2001年底,全市共有获得国家外经贸部批准享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外贸流通企业20家,自营生产企业179家,三资企业480家;直接从事对外贸易的各类人员5000多人。2001年全市各类外贸企业共完成进出口额123222万美元,其中出口66377万美元,进口56845万美元,出口商品的品种由1978年的8大类245个,发展到现在的纺织、丝绸、轻工、工艺、五金、机械、设备、电子、化工、医药、粮油、土产、畜产、汽车及配件等门类较为齐全的14大类500多个品种,远销141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我市外贸大力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努力扩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规模,2001年,全市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达34.9%,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49%上升到95%。部分低中档、单一化的品种也逐步向中高档、系列化转变,玩具、集装箱、鞋类、罐头、服装、猪鬃及制品、工具、船舶、医药和化工中间体等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一定地位,深受客商青睐。

  为适应WTO的各项运行规则,抓住新的外贸发展机遇,该市已相继成立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扬州支会、中国国际商会扬州商会、扬州市对外经贸企业协会及扬州市国际货运代理协会,健全了扬州海关、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外汇管理局、海事局以及税收、保险等专业涉外机构;所有专业银行均开办了国际结算业务;扬州港已被列为国家一类开放港口,可直接停靠万吨级货轮;沪宁高速、京沪高速的开通便捷了我市的外贸运输和各类商务活动;即将建成的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和沿江高等级公路等将极大地改变该市的交通运输状况和投资环境,使我市的区位优势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开发开放战略,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外向型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2006年全市外经贸工作基本情况

  利用外资增幅超过30%。2006年全市共批准外资项目638个,协议注册外资244918万美元,同比增长0.6%,实际到帐完成7.61亿美元,同比增长44.7%。引荐外资5100万美元。超额完成2006年目标任务。出口增幅超过20%。据海关统计,2006年我市累计进出口326840万美元,其中出口236075万美元,同比增长23.9%;进口90765万美元,同比增长2.6%。外经营业额增长超过20%。2006年完成营业额12500万美元,同比增长超过20%。外贸营运走势强劲。2006年完成外贸散货运量260万吨,同比增长18.7%。

  1、利用外资实现新突破。

  总量规模跃上新台阶。去年全市共实现协议注册外资244918万美元,同比增长0.6%,完成实际到帐外资76099万美元,同比增长44.7%。新口径首次突破7亿美元的大关。项目质态进一步改善。全年共新批项目399个,项目平均规模525万美元,新开工项目166个,其中注册外资2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03个。产业分布基本合理。全市新批准设立的399个项目中,一产项目6个,占总数的1.5%,二产项目323个,同比增长13.73%,占总数的80.95%,三产项目70个,同比下降7.89%,占总数的17.5%。港台投资仍占主体。全年港澳台投资项目202个,占全市项目数的50.6%(其中港资占35.3%、台资占15.2%)。来自三地的协议注册外资总数9.61亿美元,占总数的48.2%。独资、合资成为主流。全市新批设立的外资企业中,独资企业218家,占总数的54.63%,合资企业176家,占总数的44.1%,合作企业5家,占总 2、园区建设实现新提升。

  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去年,全市重点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30亿元,重点园区平均每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近2亿元。沿江沿河的重点园区规划建设不断推进。园区的载体功能更趋完善,承载产业、资本转移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重点园区提档升级。邗江工业园、江阳工业园、扬州化学工业园升格为省级开发区。扬州出口加工区顺利通过国家九部委验收,海关办事处即将挂牌,园区可以封关运作。全市已基本形成以出口加工区和各省级开发区为龙头、重点园区为支撑、市级示范集中区为基础的园区建设新格局。主力军作用更加凸现。全市“八区二园”全年实现业务总收入1215亿元,同比增长67%;实现工业品销售收入974亿元,同比增长74%;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2.13亿元,同比增长59%;自营出口额19.9亿美元,同比增长49%;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26家,同比增长68%;实现协议注册外资占全市的60%;实现注册外资实际到帐6.1亿美元,占全市的80%。园区新批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60个,项目平均规模达900万美元。

  3、外贸出口实现新跨越。

  外贸出口上半年增势平缓,下半年增长较快,全年呈现先抑后扬的态势。全年全市累计完成进出口326840万美元,其中出口236075万美元,进口90765万美元,同比增长分别23.9%和2.6%。在外贸出口中,内资企业出口增幅高于外资企业。全年内资企业累计出口107192万美元,增长30.6%,占全市出口的45.4%;外资企业累计出口128877万美元,同比增长18.9%,占全市出口的54.6%。大宗商品出口保持稳中有升。玩具、牙刷和货运挂车及半挂车等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纺织服装出口大幅增长。全年机电产品出口113576万美元,同比增长21.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9685万美元,同比增长45%;纺织服装出口34642万美元,同比增长33.1%。一般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同步增长。全年我市一般贸易累计出口14043万美元,同比增长26.7%;加工贸易累计出口86223万美元,同比增长17.4%。

 

  扬州是风景秀美的旅游城。扬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集北方妙景之雄,兼南方佳境之秀,被誉为"淮东第一观"、竹西最佳处。扬州园林始于汉代,唐代即"园林多是宅"。全国四大名园之一的个园,四季假山峰峦巧迭,移步换景,气象万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何园,楼台亭阁如画,融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建筑风格于一体。蜀冈-瘦西湖风景区是全国十大文明风景名胜区之一,以风光秀丽著称。特别是瘦西湖景区为我国湖上园林的代表,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天下诸湖。漆器、玉器等传统工艺品是扬州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漆器形神俱臻、古朴典雅;玉器选玉精良、因材设计,度势造型、雕琢精致。扬州刺绣以劈丝精细、针法缜密著称。扬州剪纸以明朗朴实、清新秀丽见长。著名的扬州盆景栽培艺术独特,有"一寸三弯"之说,是我国盆景艺术的五大流派之一。扬州是由中国烹饪协会正式认定的"淮扬菜之乡",素有"吃在扬州"的美誉。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2月27日,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在副省长何权

、省环保厅厅长史振华陪同下,专程来扬为该市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授牌、授奖。市领导孙志军、季建业、徐益民、洪军、王军、冀仁贵、赵昌智、朱泽民、孙永如、桑光裕出席授牌仪式。 解振华在讲话中肯定了该市在创模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高度评价了我市创造的“创模经验”,认为扬州以创建环保模范城市为突破口,把古城文化特色与现代化城市建设融为一体,率先提出...

  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

  2004年12月27日在建设部召开的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上,该市被授予2004年度“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同时获此殊荣的还有海南省海口市、山东省烟台市,此外,北京市海淀区生态环境建设等29个项目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自2000年我国设立“中国人居环境奖”以来,全国共有11个城市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87个城市(县)的119个项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联合国人居奖城市

  2006年10月4日上午9点,在2006世界人居日庆典暨“联合国人居奖”颁奖大会在俄罗斯喀山市举行,扬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季建业应邀出席盛典,从大会主席、联合国副秘书长、人居署执行主任手中,接过了授予扬州市的2006“联合国人居奖”奖牌,并作为联合国人居奖获奖城市代表发表致词。 扬州第一次申报“联合国人居奖”是在2005年,只是出师不利,人居奖旁落烟台。

  扬州漆器

  漆器是扬州两淮盐政的重要贡品。以清宫档案乾隆十五年(1750年),三十六年(1771年)、五十四年(1789年)两淮盐政"进单"所记为例,扬州向清皇朝所贡漆器,就有紫檀周制、螺钿镶嵌、雕漆、彩漆、填漆、洋漆、彩勾金等各种工艺漆器。品种器物大至御案、宝座、床榻、柜桌、香几、屏风,小至各种箱、扇、盒、碗、碟、器皿,应有尽有。其内胎材料有紫檀、梨木、红木、黄杨等名贵木材。

  从本世纪50年代以来,在扬州远、近郊区许多汉代墓葬中出土的漆器及其残片,多达万件。器物中有碗、盘、壶、勺、耳杯等饮食用具,奁、案、几、箱、枕、尺、梳、篦、魁、笥等日常用品,有琴、俑、砚、盒、弓背、剑鞘、箭服等文房、器械用品,还有漆棺、椁、面罩等丧葬用具,器形繁多,体现了广泛的用途。其装饰工艺则有彩绘、针刻、贴金、金银嵌等类别。其胎骨以木制为最多,故有关学者称扬州为我国木胎漆器的发源地。也有不少以干漆夹 为胎的,世称脱胎漆,尚有少量竹胎、铜胎、皮胎制器。至元代,扬州已成全国漆器制作中心。雕漆尤为精美。元末明初时,"点螺"工艺出现。明清时代是扬州漆器历史上的全盛时期,名家荟萃,诸品具备。清代后期,扬州漆器出口外贸已较兴盛,远销欧美等国,年销量2万多件,"岁入三万两"。

  新中国建立以来,扬州的老中青三代漆器艺人继承传统技艺并有创新发展。扬州漆器造型稳固雅致,做工细腻精巧,色彩和谐匀称,光泽柔和腴润。其装饰艺术,既具有传统工艺富丽沉静的民族特色。60年代初制作的雕漆嵌玉《和平颂》、《喜鹊登梅》大挂屏,陈设在首都人民大会堂内。70年代初期创作平磨螺钿《南京长江大桥》大地屏,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受到过毛主席的赞扬。1979年春,邓颖超副委员长访问朝鲜,将点螺《锦绣成年春》台屏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金日成主席。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投 票
评 论
进入该单位门户
上一篇:金坛市人民政府
下一篇:仪征市人民政府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