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绍军 男,汉族,现年63岁,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丹洲乡农民,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常德市阳光孤儿院院长。
杨绍军出生在一户贫苦农民家里,有一年发大水,10岁的杨绍军独自划着小船出去找食物却饿晕在船舱里,幸好被一位老人救上岸,给他喂稀饭才活了下来。自此,杨绍军就暗暗发誓:“长大以后,自己不吃也要把饭让给饿肚子的人吃!”就是这样一种信念,使杨绍军一直走在慈善的道路上。
1982年以办猪场的收入赡养七名孤寡老人,从此,他竭尽资财,倾力从事慈善事业。1996年,杨绍军自费创办了常德市阳光孤儿院。孤儿院从收养26名孤儿开始,十一年共收养了来自全省老、少、边、贫、灾区的孤儿300余名,除已成年参加工作的50多名以外,现在在院孤儿有233名。这些孤儿中,读研究生的3人,读大学、大专的13人,读高中、中专的68人,读初中的89名,其余的读小学。他聘请了28名工作人员承担孤儿的抚养、教育、管理、服务职责,使一大批无依无靠的孤儿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生活,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重新获得了家庭的温暖。与此同时,他怀着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无限爱心,还主动为救助灾民、贫困学生、特困病人、外地乞讨人员、孤寡老人、下岗职工、贫困农民资助善款120余万元。他化财富为慈爱,抚孤儿成栋梁的感人事迹在常德城乡家喻户晓,在三湘大地广为传颂,人们称他为“雷锋家乡的活雷锋”。
2002年,联合国还授予他“爱心工程奖”———这是我国惟一获此殊荣的个人。
人物事迹 让阳光温暖360名孤儿
古城常德西南角十余公里处,有一个名叫丹洲的小镇。就在这个小镇上,有一座环境幽静、装饰典雅的庭院式建筑,被国家民政部领导称赞为:“神州第一院”;更有一位生于斯、长于斯的普通农民,用他真诚无比的爱,创办“神州第一院”——常德市阳光孤儿院的省九届人大代表杨绍军。
杨绍军的童年是在饥寒中度过的。成年后,生活更是给了他太多的磨难。靠党史的富民政策和自己的苦打硬拼富起来的杨绍军,以一个人大代表的道义和责任,为邻里乡亲排除了不少工作、生活上的忧患,救助了无数有急难的群众。
八十年代初,杨绍军手头刚刚有点节余,他便买了一台车,专门跑城区到乡里的客运,凡是残疾人、老人搭车,他从不收一分钱。1982年,逐渐摆脱贫穷的农民渴望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丹洲乡里农民看电影必须搭车进城。杨绍军看在眼里,又不声不响地拿出4000元买了一台电影放映机,并请来2名放映员,到电影公司租来各种影片,免费到全乡各个村轮流放映,仅此一项,每年开支在2万元以上。1982年底,杨绍军决定赡养周围的孤老,开始是2个,几个月下来就负担到了10个,除了每人每月150元生活费,还请人专门替他们洗衣、做饭,照料他们的日常起居,使他们在有限的日子里,都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近些年来,有“杨济公”之称的杨绍军还资助教育失足青年28人,花费近15万多元让他们学技术,引导他们迷途知返、重新做人;先后资助15名大、中、小学生重返校园,使20多名患病者获得健康。他办的驾驶学校几年来为社会培训技术人员共3886人,专为贫困灾区学员及下岗职工开设专项培训1896人,减免费用共计58.6万元。在他所办的企业中共安排下岗职工86人,修乡、村公路等乐善好施的美德在当地广为流传。
1994年,杨绍军赡养的10位五保老人相继高寿归山。正当熟知他的人为他卸下重负而高兴时,他却作出了一个令人更为吃惊的决定:办孤儿院,为那些失去父母、衣食无着的苦孩子创造一个温暖的家!但是办孤儿院实在太难了。要征地建房,要招工作人员,要送孩子们学念书,还要置办一应俱全的生活设施,细一算,一次就要投入300多万元,杨绍军加上老本还差一大截。“借!”他四处求情,终于如愿以偿。
1996年3月1日,是一个令他激动的特殊日子:在市政府和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常德市阳光孤儿院正式开院。时任省政协主席的刘正亲自取名并题写“扶孤育才,奉献社会”为之祝贺。孩儿院占地12亩多,有4栋平房和1栋3000m2的综合大楼,院内有寝室、学习室、娱乐室、医院室、运动场、餐厅、澡堂。孩子们三人一间寝室,每人一张床,一张书桌,一个床头柜。寝室里有电扇,学习室有空调。几年来,杨绍军收养的孤儿达到110人。
孤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要使他们健康成长,光注意培养感情还不行,还必须注意培养孩子们自立、自强、自尊的精神。在日常管理上,杨绍军一直让孩子们过比较严谨的生活:无论寒暑,清晨都有值日生组织集体出操,然后整理内务,温习功课,早餐以后排队上学。无论多大的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激励他们,院里还特意做了三面“流动红旗”,由孩子们自己检查,自己评比,三个人一间寝室,哪个寝室做得好,红旗就挂到哪里。为了争得这面红旗,孩子们都比着干,被子叠得方方正正,床单铺得平平整整,桶子、口杯、毛巾摆成一条直线。在学习上,杨绍军鼓励他们发奋图强。一次,他在孤儿院看望孩 子们,偶尔发现卢钟的左手臂有一些干了的小血点连起一行歪歪斜斜的四个字:天天向上。他连忙问是怎么回事。别的孩子告诉他,是卢钟前几天晚上自己用针刺的。原来,小卢钟学习基础差,几次考试,成绩都不好。为了激励自己天天向上,她把这四个字刻在了手臂上。当时,他的眼泪就下来了,既难过又心疼,这还是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啊!院里还有一名孤儿叫阳文丽,今年11岁,在学校她成绩突出,从一年级跳到三年级,又从三年级跳到五年级,再从五年级跳到初一时,被评为全国百佳女童。为了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他除长期聘请几位有大学文化的专职教师,辅导和管理文化学习外,还特意从高校请来2名兼职教师,教孤儿们美术、书法、音乐、舞蹈、体操。每年暑假,孤儿院都从武装部请来军事教官对孩子们进行军事训练。几年下来,85%的孩子成为学校领导和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现在孤儿院有工作人员12名,孤儿110名,其中1名上大学,32名上高中和师范,38名上初中,35名上小学,每年需要正常开支近百万元,中央八大家新闻单位和美国、乌干达国家妇女代表团闻听杨绍军的事迹先后到这里采访、参观,国家民政部领导更是赞扬阳光孤儿院是全国独有的神州第一院。
为了爱的阳光洒满神州大地,已年近60的老杨又挂帅出征了。首选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中长期孤儿抚养规划:到2005年,还要完成孤儿院大本营搬迁城区、投资400万元,新建一栋5000m2的综合大楼,再收养更多孤儿。为了完成这份自定的社会义务,老杨现在更忙了,110个孩子的衣、食、住、娱、学,样样他要亲自过问;孤儿院的主要经济来源——老杨自办的政德驾驶学校工作和发展规划,他要日夜操心;很多的社会公益事业,他要带头参加;作为一名省人大代表,他还要经常深入群众,了解民情,参政议政,帮助解决群众关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
参加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后,老杨的目光看得更远了。他开始思索如何建立一套比较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让那些无依无靠的老人、孤儿和所有贫困人口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我们深信,新的世纪,壮心不已的杨绍军一定能奏响阳光之歌的最强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