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摩根大通中国证券和大宗商品主席李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高铁迎来了快速增长期。
李晶指出,中国的铁路发展在许多方面与美国兴建的州际高速公路系统以及日本新干线铁路网络相似,均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由于工程规模巨大、服务速度更快以及中国人口巨大基数,中国改造铁路系统所产生的意义会更加深远。
去年,中国投资6000亿元人民币用于铁路建设,并将于2010年进一步斥资8235亿元人民币。铁道部预计,为能在2020年前建成总长120000公里的铁路网络,还需投资5万亿元人民币。
根据铁道部发布的数据,中国已投入营运的高速铁路网络总长6552公里,长度居全球之最,且于2012年之前将增加1倍至13000公里。这包括新建的高速连线以及已经为容纳时速达200-250公里的列车而进行升级的现有轨道。
李晶指出,此次扩建的经济意义非常明显,例如增加就业,加强铁路建设及增加原材料需求。据铁道部的一位地区代表表示,去年的铁路工程增加约 600万个岗位,产生2000万吨钢材以及1.2亿吨水泥需求。除了这些明显的成果之外,中国扩建运输基础设施还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即推动制造业迁往内陆地区、改善物流运输、振兴房地产市场以及促进旅游及消费行业发展。
首先,促进经济发展向中国内陆地区扩张。铁道部计划在未来十年在全国进一步建设34000公里铁轨(其中18000公里为高铁),进而更紧密地连接中、西部地区与沿海省份。根据摩根大通研究,这些建设规划可能会于2015年完成。按此计算,全国铁路长度的年增长率达到5.7%,几乎翻了一番。上述计划实施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把业务迁至内陆地区,惠及中西部省份的经济;同时,这样的结构调整也将促进沿海的富裕省份集中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及服务。较低的劳工、土地及公用服务成本已吸引像英特尔、富士康及惠普等重要的国际大型企业,将业务迁至成都、武汉及合肥等大型内陆城市,或在这些城市建立新的制造业务。2009年,内陆地区的投资加速已惠及中国若干中西部省份,令其经济增长超过国内平均水平。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最快的10个省中,8个位于中西部地区。收入及开支增长的排名也反映出类似趋势。收入增长最快的前10个省中,7个位于中西部地区。家庭开支增长最快的前10个省中,6个位于中西部地区。
城市与地区间的来往时间较长制约了客运与货运的发展,并阻碍了全国性供应链的建立与发展。我们预期内陆地区的经济增长将继续超过平均水平,并吸引制造企业及全国零售商进一步涌入。这将促进中西部贫困省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并增强当地的收入增长潜力。
第二,缓解货运拥堵。中国铁路网络是全球货运密集度最高的铁路网络之一。2004年至2009年期间,中国货物运输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8.6%,但铁路网络长度仅增长2.9%。长期以来,货运基础设施面临的瓶颈一直影响着中国的运输成本,制约企业将业务迁往具备土地及劳工成本优势的内陆地区。发展高速铁路线网络有助于通过现有的铁轨运输更多货物。例如,在春节过后的26天内,广州铁路集团的煤、石油及钢铁运输量达到450000吨,但之前的货运服务则由于假期客运而暂停。
第三,增加房地产需求。基础设施改善将增加房地产需求,进而推高内陆地区的房价。研究表示,对于已经拥有或拟建设高铁的二、三线城市,房地产投资的增长往往超过一线城市。据天津市商务委员会表示,京津高铁于2008年的启动,不仅增强了国外投资者的信心,同时也推高了房地产价格。根据天津经济发展协会发布的数据,2008年天津销售的房屋中,超过5%出售予北京居民。迄今,二、三线城市的房屋销售往往能更准确地反映终端需求,而一线城市的房价上涨则反映了投机性需求的活跃。
摩根大通预期即将展开的高铁网络扩张将对铁路沿线城市产生类似深远影响。受惠者并非全是类似于天津的发达城市;相反,许多欠发达的内陆城镇将会受益。高铁将对向欠发达地区进行财富再分配,进而解决中国发达城市与欠发达城市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促进非必需消费品零售。小型城市相对健康的住宅需求有助于提升消费情绪及支持零售消费。鉴于收入低、消费品味不同及国际品牌的渗透较慢等,国内品牌在打入二级城市的消费市场时具备先发优势。国内零售商一般按较低价格水平销售,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人的消费喜好,且在二、三线城市拥有更完善的分销网络。随着收入增加、物流运输改善及居民的消费档次提高,国际品牌也将积极向二、三线市场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