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天津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德国汉堡工业大学的合成生物学领域专家聚首天津大学,举办学术论坛,共同探讨合成生物学最新进展。天津大学校长龚克致欢迎辞,科技部基础司司长张先恩、天津市科委副主任陈养发、天津大学副校长舒歌群、刘东志参加了论坛。
自美国私立科研机构克雷格·文特尔研究所研究人员5月20日报告说,他们培育出第一个由人工合成基因组控制的细胞,从而向人造生命形式迈出了关键一步。同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致信负责生物伦理问题研究的总统委员会,要求评估人造单细胞生物技术的影响。“合成生物学”这个对于普通人非常陌生的专业词汇迅速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
与会专家认为,与国际上合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相比,中国在此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相关重大成果仍不多见。但是,我国在合成生物学所需的相关支撑技术研究方面并不落后于国际主流水平,如大规模测序、代谢工程技术、微生物学、酶学、生物信息学等方面均有良好的基础。如何对现有研究力量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在相关领域已有的良好研究基础,从医药、能源和环境等产业重大产品入手,抓住合成生物学的核心科学问题,创建可控合成、功能导向的新代谢网络和新生物体,引领中国合成生物学的原创研究和自主创新,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张春霆把本世纪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视为第四次科学浪潮。他说:“合成生物学在人类认识生命、揭示生命的奥秘、重新设计及改造生物等方面具有重大科学意义,代表了下一代的生物技术。”他同时提醒,合成生物学研究与应用的社会效益与风险是一把双刃剑,掌握不当就会产生负面影响。国内要早作准备,从开始介入就要在生物安全、伦理、知识产权等方面建立必要的法规和制度,以保证合成生物学健康快速发展。
天津大学元英进教授在报告中建议,我国要紧跟合成生物学科技前沿,在功能模块的合成与检测,新生命功能的设计原理,合成基因网络建模、噪音传递、可调性、鲁棒性、稳定性分析,合成生物系统的微调、进化,生物网络的解耦、抽提与网络重构,合成生物系统新功能的集成与优化等六个方面开展研究。
德国汉堡大学生物过程和生物系统工程研究所曾安平教授,北京大学理论生物研究中心欧阳颀教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国强教授,中国科学与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海燕教授,以及张春霆、元英进分别在论坛上作报告,介绍了各自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工作进展。基础研究司张先恩司长和市科委陈养发副主任分别作了总结发言。来自我市相关单位100余人参加了论坛,并与报告人进行了学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