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乡皮革节已过去整整一个月了,王瑜才在办公室里仍很忙碌。身为湘乡市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和皮革工业园建设开发公司总经理,王目前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总结此次“皮革节”的成果,客观分析现状,谋划未来。
“跟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差距太明显了。”王瑜才说,湘乡皮革特色产业在湖南虽是一枝独秀,产量及产值均超过全省90%以上,但国家对规模(年产值500万元以上)制革企业的统计表明,2006年湖南省皮革产量虽位居第六位,而产量只占全国皮革产量的4.6%,不到20亿元的产值在全国3000多亿元中的比重相形见绌。
这仅仅是最直观上的差距。用湖南省皮革协会秘书长黄燕燕的话说,最根本的差距就是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浙江、河北、广东等皮革产业重点地区目前已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阶段,产业链的触角延伸极广,而湖南的皮革产业则还是工业化经济的早期阶段。
不过,在承认差距的同时,湘乡人也看到了希望。王瑜才告诉记者,经过短短10多年发展,目前,湘乡皮革行业总产值已超过15亿元,实现利税1亿元以上,产业布局已由原来单一的制革发展到以猪、牛皮制革为主、皮革制品、化工、机械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完整产业链。
按照湘乡市皮革行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市皮革行业总产值将突破100亿元,实现利税过15亿元。制革及皮革深加工企业力争发展到40家,全部进入工业园区,其中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1家,年产值2亿元以上的5家,年产值过1亿元的10家,其它相关企业达到360家,提供25000余人的就业岗位。
王瑜才认为,这些规划的制定并非没有根据。1993年,“中国皮都”浙江海宁的产值和现在湘乡15亿元差不多,2006年他们却已经达到了160亿元。“我们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在具体工作中,关键是政府和企业家各自如何作为。”
支柱产业还需突围
湘乡位于湖南省中部,隶属湘潭市,是“长株潭”城市一体化和湖南3+5特色发展战略中极具发展活力的重要经济板块,总人口90万人,总面积2011平方公里。
湘乡有“养猪大市”的美称,牲猪年饲养350万头以上,出栏肉猪200万头以上,稳居全国粮猪生产百强县(市)前列。据说正因为是全国商品粮、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湘乡境内就活跃着一支贩运生猪皮的队伍。
1990年,国家取消对国有制革企业实行财政补贴政策,原来一直向国有制革企业贩运生猪皮的几位农民抢抓市场契机,联合创办了湘乡首家制革厂——湘乡市制革厂,据说,这就是湘乡皮革工业的开始。
经过10多年发展,湘乡皮革产业从无到有,并已经形成了由单一的制革到皮革制品、化工、机械等完整的产业链,广泛涉及到工业、医用、食品等行业和领域,猪皮加工量和销售收入位居全国前列,皮革产品门类齐全、物美价廉,出口遍布欧盟、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2006年,湘乡完成生产总值77.9亿元,其中皮革产业生产总值过15亿元。另据湘乡市皮革协会调查提供的数据表明,在整个“十五”期间,全市制革企业纳税达1.2亿元,累计为社会捐款300多万元,为农民提供新岗位1743个……
皮革产业在湘乡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影响不言而喻。但王瑜才认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大家应该看到客观存在的差距,特别是要想真正实现2015年的100亿元产值目标,还需突破几个方面的困扰。
首先是突破传统落后的生产工艺。湘乡皮革的生产工艺相对落后、产品档次较低。全市20家制革企业有18家以加工服装革、鞋里革、手套革、沙发革等低档猪皮革为主,没有高附加值产品。以加工服装革为例,湘乡的每平方尺革仅为67元左右,而国内每平方尺出口价平均在15元左右。
其次是突破污染处理难题。环保配套不到位,环境污染仍是最大的问题。除8家入园企业外,其他制革企业每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湘江上游支流涟水河的污水多到300万吨,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目前,湘乡工业园皮革产业区污水处理厂虽已建成,但因入园企业太少导致处理能力过剩,其它企业不入园,必将影响到整个产业健康发展。
三是突破家族式管理模式。目前湘乡制革企业基本上都是采取家族管理模式,跟发达地区比,整个行业员工文化素质相对低下。据湘乡市皮革协会调查统计,2005年全市制革企业从业人员7050人中,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所占比例仅占6.35%和7.14%,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只占3.86%,没有1家企业聘请了具有专业水平的教授或科技人才作为企业顾问或技术负责人,没有1家企业能开发研制新产品和组织技术攻关。
四是突破场地的制约。据了解,原规划区范围内的2平方公里土地为基本农田保护区,2004年二期开发时,因国家土地市场清理整顿冻结开发区用地审批,已与签定征地协议的430亩土地被迫中断,并导致2005年、2006年计划每年征用200亩土地无法落实用地指标和申报审批手续,造成园区开发陷入“有项目而没有用地”的两难局面。
充满希望的“皮革工业园”
问及如何看待湘乡皮革产业的现状和未来时,中国皮革协会办公室副主任陈占光在电话里告诉记者,作为全国重要的猪皮加工基地,湘乡近年来的发展势头不错,但要真正实现100亿元的产值目标,任重而道远。
陈占光说,一个产业真正要实现大跨越大发展,首先需要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出台具体的优惠政策并落到实处。以浙江海宁为例,早在1996年,市委、市政府就明确将皮革业列为海宁的特色支柱产业,其后十几年来始终坚持把皮革业作为全市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中之重,才造就了今天的“中国皮都”。
同时,陈占光认为,湘乡皮革产业要实现根本性突破,应该实施质量与战略品牌,牵手国际国内品牌,与知名企业联姻,提升产业的创新能力。“中国真皮标志企业400多个、中国名牌35个、中国驰名商标25个中,湖南省没有一个,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
湖南省皮革协会秘书长黄燕燕告诉记者,湖南是农业大省,也是传统的皮革生产大省,特别是计划经济时期,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但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国有企业逐渐淘汰,而新生的民营企业因为观念、技术及环保设施落后等系列因素影响,也慢慢落后于发达地区。
黄燕燕认为,湘乡皮革产业发展到今天是湖南的骄傲,但要追赶发达地区,除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外,还应该特别要求企业家具有开放的意识,大胆引进新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企业创新奠定基础。“没有人才作支撑,湖南的皮革产业不可能发展壮大。”
在王瑜才看来,湘乡皮革产业计划在2015年达到100亿元,当前应该举全市之力加快皮革工业园开发建设。首先要做好集中统一治污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制革企业污染环境问题。对未入园的制革企业,在规定期限内采取“关、并”措施,对规模偏小、不能进行环境治理的企业,依法予以关闭;对有入园意向而没有资金的企业,可采取合股的方式组建皮革集团入园。
同时,应该以2009年5月举行的“皮革节”为契机,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争取引进1-2家国内知名皮革企业来湘乡投资,通过品牌效应带动皮革工业园的招商和开发。“至于比较现实的皮革工业园土地受制情况,应该迅速落实土地修编工作,确保开发有地可用。”王瑜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