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北京市西城区地图,以西什库大街为中心向两边拓开眼光,会发现其东边是以内三海(南海、中海、北海)、景山为中心的皇家园林区,而相对应的西边则是西四多条胡同组成的传统民居区域,它集合着一些历史悠久的老胡同和四合院。这种有趣的对比在西城人文环境上并不少见,直接结果是使西城既有著名的皇家园林、王公府第、名人故居、宗教庙宇,也遍布着胡同、市场、店铺和普通民居。因此在历史上,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市井平民,雅至文士缙绅、俗至贩夫走卒共同构成了“西城人”。
丰富的文化资源奠定了无穷的历史典故与趣闻轶事。单单是西城的胡同,就有说不尽的韵味。比如西四北头条明朝是驴肉集市所在,所以得名驴肉胡同,民国时取谐音为礼路胡同;相隔不远的西四北四条在明朝时由于与驴肉胡同有“业务联系”(加工兽皮的作坊聚集),因而得名熟皮胡同,民国时改雅称受壁胡同。纵横交错的胡同中遍布着一座座四合院,体现了北京特有的“胡同——四合院”建筑形态。
除“胡同——四合院”建筑模式外,西城还在很多地方体现着明清北京城文化环境的机理和要素。例如,明清北京城“凸”字形的城郭格局,其内城多半在西城;旧城内的历史河湖水系,其六海(即内三海和前海、后海、积水潭组成的外三海)水面全部位于西城的腹地;西城还存留有大量的体现北京旧城风貌的名木古树。
长期从事北京地方史研究的学者方彪认为,西城文化一方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统绪,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一方面是多元文化的融合体,具有集大成性和包容性。
“构成城市文明核心的人文精神是‘创’不出来的,它一定有一个积淀、积累和培育的过程。这本文化史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西城文明是怎么传承下来的,城市的文化空间是怎么形成的,这些文化的载体、文化的符号是怎么生成又是如何一代一代地创新、继承的。它深刻而生动地回答了北京作为首善之区的人文精神是怎么逐步积淀、逐步发扬光大的。编修西城文化史,就是要增强西城人的认同感,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一个重要基础。”北京西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北京西城文化史》主编傅华认为,“‘传承城市文明、留下文化记忆’是研究和总结西城区域文化的最大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