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读人是一种“激扬文字”,但也能够“指点江山”,物是人非并不意味着人已成“非”,而不再“是”,而是人使物或“是”或“非”。换言之,物是只能通过人“非”显现出意义,因此,读人不仅是读人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人去读世界,通过对人的阅读来理解人的世界。《读人新裁》为我们提供的是作者阅读历史和未来的视野及坐标,作者通过评点呈现胸怀、境界和情愫。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品读中国历史人物,正是对人生智慧的体验与历练。在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中,具有很多典型的经验,在品读的过程中择其要者,悟出新意,便是智慧之裁。
内容简介
读人总会有某个角度,总有“见仁见智”的情况,因为人的本质也是不断展开的过程,因而读人只有在过程之中才能够不断超越原有的层次,进而不断地深入。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我们要从开端上解读,在过程中领会,在历史中诠释,在未来中把握。读人要在历史的延续中读出人性、人的特征与人的本质。
人在面向世界生成的同时,历史也按照人的本性特征不断展开,从历史中能够看到人的发展轨迹。在这个意义上,读史就是读人,在人的本质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因素的价值。
作者简介
臧峰宇,1978年生,辽宁沈阳人,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清华大学法学博士、辽宁大学哲学硕士。曾在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作短期学术访问。发表学术论文30佘篇及文化随笔百余篇。为《当代中国价值论与相关问题研究》一书副主编。
书摘插图
矛盾中的乱世英杰
屈原:我要清醒地活着
悲愤到极点之人多有不凡之举,屈原不会料到其执著会成为后世顶礼膜拜的精神标本,其诗歌会成为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这个战国末年的楚国贵族博闻强记,通识国家盛衰之道,擅长外交辞令。楚怀王即位不久,因赞赏屈原的见解而任命其为左徒和三间大夫,当时他只有20多岁,可谓少年英才。参与讨论国事,制定政策法令,接待外宾友朋……这时的屈原不可能没有成就感,得到赏识的他决意做一番大事。
通过楚怀王的支持,屈原逐渐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主张任用贤臣、立法富国、联齐抗秦,进而统一全国。
如果仅仅主张富国强兵,屈原的命运大概不会陷入后来的境况。“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个贵族的济世情怀决定了他的很多计划至少能间接地照顾到百姓利益。这样的想法在当时很难得到士大夫的主流认同,素以骄奢淫逸为能事的官老爷们不理解屈原的举动.他们觉得这个贵族实在有点儿另类。
屈原毫不在意,他要温暖自己的良知,但这个“修洁之士”的政治理念要付诸实践,必然触动贵族利益。由于楚王之子子兰、楚王之姬郑袖和上官大夫靳尚在楚怀王面前屡进谗言.屈原终于被免官流放到沅湘流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