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方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鲜明地方特色
地方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之一,是中华民族悠久厚重历史积淀的结果。广东地方志是关于广东地区历史和现状的科学记述,保存有关于地区的极其丰富的科学资料,是广东地情的重要载体,具有明显的地方性、时代性、广泛性、延续性的特色。它不仅能存史,而且能资政、育人,不仅是了解广东乃至中国的历史、社会变迁的重要资料,更是我们全面、系统地研究区域文化的全貌、变化、区域特色及其成因的不可或缺的依据,是建设广东、发展文化广东的重要资源,在特色文化大省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一)地方志有助于科学地认识广东的文化。广东文化渊源于传统的岭南文化,是地域文化,相对于属于文化大传统的中国文化而言,它属于文化的子系统范畴,具有其独特性,这些都能从地方志中反映出来。首先,广东方志能够反映出广东文化的一个全貌。地方志上至社会的上层建筑,组织机构,下至一般民性风俗,全面、广泛、细致地记录了一个地区人类改造自然、社会的文明足迹,这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地区区域文化的整体轮廓和空间感觉。其次,地方志能够反映地区文化的变迁。文化是不断变化的,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自身也必然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这同样可以从方志中窥见。况且,方志在记叙时,常常会追溯地方历史,上至先秦,乃至远古神话传说,这便利于我们了解区域文化的来龙去脉。再次,方志能反映地区文化的特色。中国疆域广阔,地形复杂,民族众多,加之各民族、各地区历史传统,民情风俗的影响,各地、各民族仍具有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特色,这就是区域文化的特色,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特征。地方志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反映地方特色,而地方特色常常就是地方区域文化的特色。一个地区的民情风俗最能代表地方文化特色。所以只要通过透视地方志的民情风俗便可以了解区域文化的特色。另外,地方志还能反映地区文化的成因。文化的形成脱离不了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以及它所经历的历史过程。自然环境影响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处于交通要地的人民与处于闭塞区的人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大不一样,其文化必定有所不同。在地方志中,像这样影响区域文化形成的自然环境,历史、传统都有很详细、全面地记载,凡是能影响人类文化、心理的几乎所有资料都有涉及,这极便利我们全面系统、细致地研究区域文化,乃至民族文化的成因。
(二)地方志可以给广东的百科各业保存全面、系统的史料,为当代和后世提供借鉴,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发挥其在文化大省建设中的存史功能。地方志将全面、系统地记载一个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是这一地区百科全书式的资料文献。这样的资料文献,内容翔实可靠,贯通古今,是经世致用之作,具有很高的存史价值。这样一种资料文献,不仅能为今人和后人了解广东百科各业提供可信的史料,而且能在代代相继编修的志书中保存和积累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三)地方志可以为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基本的国情资料,为各级领导机关民主和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发挥其在文化大省建设中的资政作用。编修地方志是对地情进行空前规模的调查研究,通过各地新编的志书,把百科各业历史与现状的基本面貌,把各地的民情、地力、信息、资源等准确而又充分地反映出来。这样,对省情的认识就会全面、深刻得多,因而具有更大的资政价值。
(四)地方志可以成为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很好的乡土教材,发挥其在文化大省建设中的教化作用。新方志记载了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过程,记载了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和英雄业绩,记载了在平凡的劳动中做出不平凡贡献的各类模范人物,它便为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活生生的史料和典型,成为各行各业广大干部学习科学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的百科全书,有利于培养造就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地方志还可以通过对一方历史和现状的记述,通过惩恶扬善,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对于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充分发挥地方志的特殊功能,增强其在文化大省建设中的作用
广东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南粤编史修志的历史非常的悠久,东汉时期编写的《南裔异物志》,记述岭南的风土、植物、矿物等,是我国首部地区性物产志。由于历代有修志的传统,到了清朝末年,广东地方志已达到相当数量,这些地方志对岭南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广东第二届新方志工作已经拉开序幕。如何充分发挥地方志独特功能,增强文化大省的地方特色,应着力抓以下几点:
(一)全面加强地方志工作,把其作为广东文化大省建设的重要内容抓。
广东省自20世纪80年代初全面开展地方志编修工作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经过广大修志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全省修志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已收集了数亿字的资料,形成了600多人的专职修志队伍。特别是第一届地方志的编纂,持续时间长,历史跨度大,涉及领域广,业务性、真实性和原则性要求高,而且工作量十分浩繁巨大。已编纂出版市县志100多部、省志分志90多部和专业志、部门志、物产志5000多部,这些志书,年鉴和资料已经或正在发挥资政、存史和教育的重要作用,对促进广东省的经济文化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宣传广东等各项工作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修志编修地方志工作不仅是新世纪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是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十五”计划的基础性工作,同时,又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一定要站在发扬民族传统、弘扬中华文化、服务当代、惠及子孙后代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世纪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专家主笔、地方部门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和“一纳入、五到位”的具体要求,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纳入各地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和各级政府的任务中,常抓不懈,切实抓出成效。特别是要认真学习张德江书记关于把地方志纳入文化大省建设的指示精神,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充分调动广大修志工作者的积极性,落实到整个修志编纂工作的实际中去。
(二)突出广东地方特色,广泛搜集特色资料,树立精品意识,提高志书的品位,编修出更多的佳志、名志,丰富广东省文化建设宝库存史是地方志工作的一项重要而基础性的工作。
志书质量是志书价值和生命力的最重要的保证,只有具有真实性、科学性和全面性的志书才为当代资政,为后人所借鉴。因此,要发挥地方志在文化大省建设中的作用必须要树立精品意识,提高志书的品味,突出岭南文化特色,编出更多的佳志、名志,才能丰富文化大省建设的文化宝库。
要把新一轮修志工作做好,要注意总结上一届修志工作的经验。总结过去20年的经验是在新世纪将地方志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关键所在。凡是成功的经验,都要坚持。要把新一轮修志工作做好,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志乃信史”,真实、准确是志书的根本,质量是志书的生命和价值所系。新一轮修志就是要推出一批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很高科学水平和重要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的志书。只有其有科学性、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名志”、“佳志”,才可能流芳后世,为后人所借鉴,为当代人资政。因此,突出广东特色,广泛搜集资料,提高志书的品位,使每一部志书都是一部学术著作,都是一部精品。
(三)探索修志和用志的有效途径,创造良性互动发展机制,增强地方志在文化大省建设中的活力。
现代社会发展速度快,对信息需求程度高,信息本身已被公认为是一项资源财富,已发展为一项重要的产业,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大对志书广度和深度的开发,不断拓宽服务渠道,扩大服务的覆盖面,提高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首先,要想方设法扩大读志用志的社会面,使更多的干部群众从志书中受益,社会是读志用志的大课堂,群众是读志用志的主力军。志书首先是服务当代人的,自然应以当代人的社会和需要作为标准,离开了当代人的实践和需要,后人怎么用志?只有对当代人服务好了,后代人才会从用志的历史过程中加以总结。如果志书不得用或未尽其用,那怎么获得社会的承认呢?有用处才能有价值。按照马克思的说法,一个产品要成为商品,首先要有使用价值,要对别人有用处,还要拿出去交换,没有用处,卖不出去,就不可能成为商品,因而也就无法实现其价值。把新一轮修志前的准备工作放在用志上,是为了更好地修志,是我们方志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
其次,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出谋划策,为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地情服务。特别要注意跟踪领导思路,跟踪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热点问题,强化为现实服务的力度。方志工作为现实服务的服务要主动地、自觉地提供。为此,必须了解当前领导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掌握领导思路变化动态,熟悉社会热点问题的变化,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供方志信息、方志分析、方志预测、方志决策咨询。努力做到行动之前提供决策咨询资料,行动中提供发展变化趋势及预测资料,行动后迅速提供行动全过程准确的记述资料。还要注意建立热点问题信息库以供随时备查,以应急需;要利用各种途径开展地情教育,帮助群众更好地认识家乡,激发群众热爱家乡的热情。
再次,充分发挥方志的多形式、多载体的优势,拓宽方志工作领域。一定要突破只注重志书一种模式的旧观点。要充分发挥方志所具有的记、传、图、表、录、谱、鉴等多种载体的作用。同时,要利用报纸、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开展地情宣传,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
还可以以志交友,促进对外交流。广东籍的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胞众多,可以通过以志交流,增强认同感和凝聚力。
如果把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做好了,编修地方志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就会进一步得到社会的承认,社会各界包括各级领导就会更加重视和支持地方志工作,从而为地方志事业的发展赢得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使之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机制。
(四)要实现地方志工作的现代化,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发挥地方志在文化大省建设中的服务能力。面对世界信息化的挑战,地方志部门必须有应对策略。
李铁映同志在二届一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上讲"要尝试用现代化手段储存资料,如计算机、磁盘、光盘、录像带等"。我们修志机构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方志现代化建设,逐步实现地方志工作手段的数据化、网络化,使信息资源变成活的信息,并使之易传、快捷、共享,提升地方志在文化建设中的能力。当前尤其要积极推动用现代化手段建立方志地情信息资料库。地情资料库的建设,不仅可以改变我国传统的修志模式,把史志工作由传统的几十年修一部志书的办法,引向建立基础资料体系的新领域,而且是现代史志工作前进的发展方向。广东省以及个别省市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取得很好的效果,积累了一些经验。2001年,中指组还专门召开了全国地方志网络建设研讨会,进一步推动了地方志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因此,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必须要积极推进地方志工作的现代化,提升地方志工作的能力。
地方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形式之一,新方志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地方志,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地方志工作者,不但要充分认识地方志在文化大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而且要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充分发挥地方志独特的功能,让地方志这一古老的传统的民族的独特的文化形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放射新光芒,为文化大省建设增添绚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