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新区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也是安徽省唯一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7年被国家批准成为对APEC成员特别开放的工业园区。以其先进的科技创新和卓越的投资环境成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区域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来合肥市投资兴业、休闲置家首选之地。
合肥高新区作为安徽省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目前已形成了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以及新材料等四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知名企业脱颖而出,大批高科院校及科研机构都在高新区设立有研发及产业基地。
全区累计引进内外资项目800多个,美国、日本、韩国、德国、英国、法国、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兴办了1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包括十几家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
2004年11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合肥成为目前全国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合肥高新区作为试点市示范区的建设主体,相继得到国家和省市在资金、技术、政策、人才和项目等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为合肥高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与机遇。在合肥高新区的积极努力下,示范区的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路网框架建设初步完成,示范区科研孵化基地、特色产业基地、总部经济基地的建设,已完成规划设计,近百个项目顺利入驻,微软技术中心、国家生物防护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循环经济研究院等国家一流研究开发机构,以及娃哈哈合肥基地、美的压缩机等重大工业项目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纷至沓来,投资科研孵化、工业、商业、服务业等项目。
“十一五”以来,合肥高新区步入加速发展阶段,全区GDP、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指标均保持高速增长,2007年,敢于自我加压,勇于奋进的合肥高新区又绘就了“千亿高新区”的美好蓝图,将通过3-5年的努力,实现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一个宜商宜居、和谐发展、创新型的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新城区。
合肥高新区经过十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安徽省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相继有 1000 多项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 催生了光电色选机、气象雷达、干扰素的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胶、基因重组葡激酶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 培育了科大讯飞、凯立电子、阳光电源、美亚光电等知名企业,形成了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材料等四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引进了微软合肥技术中心、安徽移动、格力电器、美的、荣事达、三洋等著名企业,并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两大领域形成了比较优势。
截止到 2007 年底,高新区内经省级以上科技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累计有 292 家,占全市的 60% 。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 70 %以上,高新技术产业的技工贸总收入分别占全市和全省的 65% 和 35% 。有 10 家企业入选首批合肥市科技创新型企业,占全市的三分之二。
创新是支撑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力量。高新区大力倡导自主创新,积极搭建创新融资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参与制定行业技术标准,鼓励企业申报知识产权,帮助企业申报获得国家创新基金和其他政府项目资金。 2007 年,高新区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合计 36.9 亿元,其中研发投入 28.3 亿元,占技工贸总收入的 3.9% ,同比增长 33.4% 。 自主创新已经成为高新区产业集群保持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基石。
“十一五”期间,高新区结合本地区科技资源优势,重点扶持智能化仪器及设备产业领域的自主创新,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在创业孵化、招商引资、专业服务平台搭建、专业化的地理空间规划中有意识地促成产业集群发展,重点推动特色企业在物理空间上的专业集聚,实现信息共享。同时,高新区加强引入产业技术资源和技术创新的支撑平台建设,采取企业或科研院所建设、政府支持的模式,建设一批为园区重点产业集群服务的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为创新集群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