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政治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实践表明,坚持和发展这条道路,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促进人民民主的发展,有利于形成和保持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实践成功经验的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我国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成功开辟的一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路。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不只是经济体制的改革,而是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在内的全方位改革。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明确提出要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后一直强调:“我们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改革”,“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30多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也不断推进,我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完善,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的民主参与和各种民主权利得到充分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显示出旺盛活力。有些人不顾这一历史事实,片面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甚至错误地认为中国要发展民主政治,就只能按照西方的模式,实行“三权分立”和多党制。
众所周知,新中国的成立,搬掉了长期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中国人民赢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这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根本前提和基础。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逐步实现了最高领导职务的有序更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基层民主选举和自治深入推进,亿万人民亲历了民主政治的实践;决策民主化进一步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和舆论监督逐步推进;党内民主不断发展,集体领导体制更加完善……这些进展和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毋庸置疑的。
邓小平曾经指出:“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难于贯彻。”当然,改革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推进,既要在整体上协调推进,又要有轻重缓急,不能四面出击,更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党之所求,民之所盼,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优先,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所决定的。没有这个战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不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政治建设必须服务于经济建设,有利于推进经济发展的大局。但是如果政治体制不改革,政治建设不能适应经济建设的要求,必然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普通常识。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反过来恰恰证明我国的政治发展和政治模式是有效的。如果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支撑,经济建设取得如此成就是难以想象的。
当然,如果按照西方的民主模式和立场来判断,按照实行“三权分立”和多党制的标准来衡量,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与民主政治建设的确是没有什么“成就”,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成就”。不可否认,西方民主制度包含着一些反映历史进步的内容,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曾起到积极作用。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当今世界并没有所谓“普世”的政治制度模式,即使在西方主要国家,具体的模式也不一样。从西方的政党制度来看,典型的多党制国家只有法国、意大利等,而美国、英国则是两党制,德国是两大党制或两个半党制。再就“三权分立”而言,只有以美国为代表的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才完全信奉“三权分立”;而以英国为代表的议会制国家则主张“议会主权”,与美国有明显的差异;至于法国实行的则是半总统半议会制,也不同于美国的体制。有些发展中国家就曾把所谓的“三权分立”和多党制“移植”到本国去,结果非但没有给人民带来福祉,反而“水土不服”,使国家陷入了社会动荡的境地,人民生活更加贫困。因而,我们不能用西方标准来衡量我们的民主政治发展,更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绝不能搞西方的“三权分立”、多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