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世纪,如何使庞大的老年群体在生活上得到照顾,精神上获得满足,不仅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人口迅速老龄化呼唤社区服务的发展
人口老龄化是老龄人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发展过程。株洲市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27.43万人,占总人口的7.66%,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0.7和0.37个百分点,比第四次人口普查时高出2.12个百分点,上升幅度大于全国、全省水平0.73和0.43个百分点,这反映了我市人民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和文化卫生事业得到巨大改善,人口寿命同时也得到延长,我市已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城市的行列。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的迅速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帮助,这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寻求解决老龄问题的良策,妥善安排老年人晚年生活成为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
从对养老问题的一些调查资料中发现,有近90%的老年人养老方式首选家庭。因为居家养老让老年人不脱离习以为常的家庭生活方式,不脱离熟悉的社区环境,这更符合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但随着家庭核心化、小型化的发展,家庭成员照顾老人势必力不从心,于是社区服务进入养老领域。为了适应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和家庭的变化情况,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并且相应地建立了一些社区服务机构,来分担原来由家庭承担的一些养老工作,它为有各种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服务,这样老年人不脱离他们所熟悉的社区,使居家养老可以借助社区养老的帮助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孝文化”是儒家文化的精髓,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家庭照顾将长期居于主导地位,而现代化的进程为老人家庭照顾又提供了强有力的社会支持。可以预见: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支撑的养老体系将是未来中国养老事业发展的前景。
二、文化养老是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方向
文化养老是指老同志在物资生活条件得到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单位和社会利用各种手段、创造各种条件,丰富和满足老同志精神文化生活,使其丰富知识,增加交往,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一种养老方式。很明显,文化养老的载体是文化,落脚点体现在养老。
文化具有导向、凝聚、教育、规范等四大功能。文化对社会有较强的辐射作用。它使全体社会成员在同一类型和模式的文化氛围中得到教化、培养,从而以相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在不同层次上联系起来,聚集起来,使整个队伍因同一的文化渊源而形成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现在城市的老年人很多是从工作、生产岗位上退下来的,回到家中时常会有两种不同的感受:一是轻松,再不受8小时工作制度的约束;二是失落,在觉得清闲的同时,又觉得心中不踏实。因此有些人呆在家中沏上一壶茶、养上几盆花,虽也其乐陶陶,可总觉得这乐中少了点什么,久而久之,清闲劲会被空荡荡的感觉替代了,精神支柱坍塌,心情烦躁、郁闷,日子长了,病也就来了,逐渐和药成了相依为命的“伴侣”。其实,医治这种心病,要先治失落感。离退休后的生活,有人称作人的“第二生命阶段”,应该重新寻找人生的位置,确立自己生活的目标。这其中在文化修养上找寻自己的位置就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老年人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良好的老年人社会生活和文化娱乐环境,能使老年人生活在宽心舒适的氛围中,老年人的闲暇生活越丰富活跃,他们的精神生活质量就会越高,真正地做到老有所乐。老年人参加文化娱乐活动多种多样,据苏州市有关部门对老年人活动情况的统计调查表明,电视和报纸杂志成为老年人获取生活信息的最大媒介,有86%的老年人经常收看电视,有61%的老年人经常看书看报,有45%的老年人经常收听广播,还有很多老年人喜欢与人聊天、钓鱼唱戏、运动健身、栽花种草等,有一两种兴趣或爱好的占60%,老年人平时体育锻炼运动健身有88%的以散步为主,另外老年人在社区老年活动室下棋打牌的也比较多,有12%的老年人平均每天下棋打牌在一小时以上。
株洲市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方式基本上与此相似。在与我委部分老同志进行交流时,我们发现良好地文化氛围确实能让老同志忘记烦恼,心情愉快。我委一名退休干部雷政国同志,他退休以后有一段时间无所适从,心情很郁闷,身体上毛病也不断,但自从在社区参加文艺团体,迷上京剧表演后,他每天都坚持参加活动,可以说得上废寝忘食。这些年来,他的精神状况明显与从前不同,笑容多了,烦恼少了,快乐多了,疾病少了。问他有何诀窍时,他说:物资追求是有限的,精神上的追求是无限的;现代人生存面临着很大压力,最重要的是要调整好心态,不要攀比,哲人苏格拉底曾经说过,痛苦,20%来源于生存,80%来自攀比。他还说,文化(包含诗、书、画、唱、钓等)的作用在于能调节好个人心态,使人处于一种美妙的思想境界,比如唱京剧,它的乐趣就在于不停的模仿大师的唱腔,同时自己也在不断地琢磨,不懂时可根据大师们的表演录音,准确记镨,再模仿演唱,模仿的像时自己的心就感觉非常舒畅,如果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一种很高的享受,再得到旁人的赞扬,幸福的感觉就难以用言语来表达了,所以就不停的钻研,不停的参加社区活动,这样一来,时间过得飞快,烦恼和忧愁都抛到九宵云外去了,日子感觉不是难以打发,而是时间远远不够用,从客观上既陶冶了性情,又锻炼了身体,一举多得,促进了身心健康。
三、文化养老需要社区搭建广阔的舞台
文化养老是一种很好的养老方式。它可以让你重新掌握因忙碌而失之交臂的知识和技能;它可以让你重新就业,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它还可以让你加入合唱队、舞蹈队、书法摄影小组,让精神世界“吐故纳新”,享受人际交往的情感滋润。但是,现今大多数城镇老年人生活在家庭,生活在社区,而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地方和单位,各单位对文化娱乐设施的投入也不尽相同。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加大资源整合配置力度,各个街道、各个社区最好建立起具有一定规模的老年活动中心,集老年学校、康复医疗、健康咨询、运动健身、聊天娱乐、餐饮服务、电脑宽带等多种活动内容为一体,使老年人既方便参与又可享受多项服务。
在社区构建老年教育网,让老年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为了满足老年人学政治、学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社区要抓两件事:一是办好老年学校、老年电视大学。社区办老年学校其好处是就近,老年人学习方便,课程的设置也相对比较灵活;二是办好社区图书室。努力创造学习型社会,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就要建好社区图书室,开展社区读书活动,要让老年人有书读、有报纸看,以满足老年人精神生活需求。
在社区构建老年文体网,实现老有所乐。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已不满足有吃有穿,他们追求文化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社区要营造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重视老年文体工作,丰富老年人晚年精神文化生活。为此社区一是要建好老年活动场所。老年人要活动,就要有场地,包括老年活动室、老年体育场地等,要想方设法,进行资源整合,这里可以借鉴上海的做法,把中小学活动场地,在清晨、傍晚和节假日向社会开放。要配备必要的文体器材,使老年人活动有地方,锻炼有器材,让广大老年人都自觉参与,唱起来、跳起来、舞起来、乐起来;二是要成立老年文体活动组织。社区要成立歌咏队、戏曲队、长跑队、门球队、书画研究会等群众性文体组织,并经常开展活动,组织小型文体比赛,如“家家乐”、“祖孙乐”、“趣味运动会”等,促进群众性老年活动的开展。社区要成为一个文化磁场,不仅吸引常参加文化活动的老年人,更要吸引那些平时在家不太出门老年人的关注和参与。
社区是老年人生活的场所和依托。制定好老年事业的发展规划,加大力度对社区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包括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力量对社区建设进行投入。要加强宣传,采取激励措施,鼓励社会慈善事业筹措善款投入社区建设,鼓励志愿人员组成志愿者服务队伍为老年人服务。对社区建设要按照市场机制运作,不光是由政府一家进行投入,还要制定和出台老龄产业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对老龄事业的投入。社区内的学校、工厂和企事业单位的文娱体育设施,要做好协调工作,为老人开放,同时对已有的老年福利设施不仅要利用好,充分发挥其作用,还要管理好,不要成为赌博和封建迷信的场所。
四、社区服务的开展为我市老年人文化养老增添一道亮丽风景
近年来,我市围绕“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利用社区优势,积极探文化养老方式,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株洲市各街道、各社区结合老同志特点和社区实际,按照“提供一个环境、营造一种气氛”的要求,积极为老同志学习创造条件。社区图书室、阅览室对老同志免费开放。建立起老同志学习制度,成立读书会、学习小组,举办时政、法律、保健知识讲座,介绍国内外形势、通报社区重大事项,听取对社区建设的意见。我市石峰区各社区每月坚持组织一次集体学习,芦淞区各社区坚持每月组织1-2次党课,袁家湾社区腾出一间40平方米房子作为老同志学习活动室,专门订阅20多种报刊,购置千余册书籍。
各社区还注意加强活动设施建设,老同志不出社区就可以到阅览室、活动站、健身场、棋牌室学习娱乐。芦凇区先后在来园社区、七斗冲社区等7个社区成立老年人社区活动中心,筹资5万余元为社区活动中心配齐电视机、DVD机、图书、课桌等。荷塘区在全区15个社区设置了老同志学习活动场地,配置会议桌椅、活动器材等,其中袁家湾社区活动中心面积达300平方米。各社区开展活动丰富多彩,根据老同志爱好成立了合唱队、健身操队、太极拳队、秧歌队、木兰扇舞队、腰鼓队等,经常组织开展唱歌、跳舞、下棋、打牌等文体活动,丰富了老同志精神文化生活。铜塘湾社区每月组织老同志活动不少于4次,并多次组织就近参观游览;来园社区开展邻里节活动,举办社区老年人趣味运动会。
发展社区服务,促进文化养老既能充实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又可为和谐社区建设作出贡献。老同志们愿意参加社区组织的学习和活动,积极为社区建设建言献策,形成了老年人安享晚年和社区健康发展的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