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选送的红富士、桑砂,王林三个品种被授予“中华名果”称号。昌平苹果也被确定为奥运特供果品。果品质量高了,果农的钱袋子也就鼓了,全区苹果产业的年产值达到了一亿两千万元。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正是得益于我区“产业富民”、“提质增效”的苹果产业发展思路。
苹果产业是昌平区的传统产业,全区现有苹果面积3.4万亩。为了“做大、做强、做精”苹果产业,区委、区政府先后投入专项资金4000余万元扶持产业发展,全面推进苹果“标准化”建设。制定了北京市第一个苹果生产地方标准,将苹果套袋铺膜、施有机肥等十余项标准化技术组装配套,全力推广。迄今各项技术推广率均达到90%以上。并采取重点示范、典型引路的方法,抓好一批重点示范园、户,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同时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增强农民“绿色致富”的技能。采取理论培训、现场示范、“手把手”入园指导三位一体的培训方式,每年培训果农6000余人次,发放技术材料1万余份。农林部门积极服务,引导经营。成立了区林果协会,发展镇村级民营经济合作服务组织51个,为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成立了果品龙头企业北京鲜绿安果业有限公司,积极构建果农与市场之间的联系纽带,延长了产业链。
“提质增效”做引导、“标准化建设”做保障,我区苹果产业实现了质的飞跃,苹果优质率达到71%,较2002年提高41个百分点。苹果的平均价格由2002年的1.2元/公斤增加到4.8元/公斤,增长400%;年产值也由5000多万元增长到一亿两千万元。
在昌平区第三届苹果节上,崔村镇真顺果园张国福选送的716克重果王,经组委会拍卖,以6.6万元成交。政府的大力支持,良好的产业基础,先进的技术指导。规模大、质量高的昌平苹果声名远扬。昌平优质苹果供不应求,2004年,昌平苹果成功出口欧盟、香港,成为北京“苹果出口第一单”,跻身国际高端果品市场。昌平苹果产业的大发展最高兴的当然是果农,桃林果园的王志远2000年开始承包果树,几年来,果树越种越好,收入逐年增加,光景也越过越红火。
此外,全区还投资近500万元,建成“北京市定点观光采摘果园”30家,采摘面积达1.5万亩,分布在10个镇,占全区果树面积的8%。这些采摘果园日益与民俗旅游、科普教育、休闲产业等相结合,集多种功能为一体,不但发挥了现代农业服务都市的新功能,也增加了果品产业效益,惠及果农。目前,全区每年接待观光采摘游客60余万人次,年采摘收入3000余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