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新船订单和价格已经一降再降,但是船舶工业雪上加霜的日子或许仍将继续。日前,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发布了1-10月我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报告称,与2008年的高增长相比,今年我国船舶工业总产值增幅依然在下降,其中,前10月新船订单降幅达六成以上,并且预计造价还会有一定的下行空间。
统计数据显示,1~10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438亿元,同比增长31.5%,但同比增幅下降29.7个百分点,其中,船舶制造业增幅下降22.8个百分点,船舶配套业增幅下降43.8个百分点,船舶修理及拆船业增幅下降55.7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前10月,我国新承接船舶订单仅191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达63%。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大部分船厂在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就没有接到新船订单,有部分船厂已出现开工不足的情况,随着手持订单的持续下降,将有越来越多的船厂面临开工不足的局面,这也预示着造船业真正的“冬天”可能还在后面。
新船成交的价格水平也佐证了上述判断。10月,克拉克松新船价格指数继续回落,报于141点,比上月下降1点,比去年峰值下调49点,油船和集装箱船的价格继续走低,散货船价格保持平稳。虽然目前的船价已经回调到2004年的水平,接近成本线,但中船协的分析报告认为,新船造价还会有一定的下行空间,主要原因在于由于全球性行业产能过剩,使得船厂不得不进行价格战来争夺订单;同时,船厂可能牺牲利润接单从而确保现金流的连续性。如果船台利用率过低,船厂还会接造部分低价船来平衡生产,保持开工率。
另外,该份报告指出,前10月船舶撤单情况尚未好转,延期交船现象仍在延续。数据显示,从去年10月至今年10月底,全国累计撤消船舶订单量达185艘、677万载重吨,约占10月底手持船舶订单总量的..6%。
对于全球造船市场的未来走势,报告引用了10月底德国全球造船业首脑峰会上与会专家达成的共识。从中长期新船需求来看,航运市场运力过剩和船舶工业产能过剩将成为制约造船市场复苏的巨大阻力。未来几年,新船需求即使会出现回暖,也绝不可能达到2003-2008年期间的高峰水平,行业不景气将会长期持续。
散货船市场方面,报告分析指出,金融危机对干散货航运和造船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乐观估计,世界粗钢产量将在2012年才能达到2007年最高水平,因此,即使未来三年期间全球对铁矿石等大宗干散货需求出现回升,但是考虑到期间运力的加速投放,整体航运市场运力失衡将继续加剧,受此影响,世界干散货船新造船市场需求空间不大。
对于集装箱船市场,报告援引专家的观点认为,自2008年5月份以来,国际集装箱船航运市场持续保持下行态势,丝毫没有企稳的迹象,新造船市场连续9个多月没有成交记录,航运造船双双跌入行情低谷。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金融危机影响趋弱,一定程度上将修复集装箱航运造船市场。
相对于散货船和集装箱船,油船市场具有一定的机遇,有专家指出,成品油船和VLCC型油船表现可能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