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青岛海关统计,前11个月山东口岸出口钢材163.6万吨,出口量止跌企稳,尤其是10月份起出现恢复性上涨,当月出口量26.6万吨,降幅收窄至34.1%,11月份出口量24.2万吨,降幅进一步收窄至17%。但内忧外患增加出口阻力,应引起足够重视。
去年9月份以来,山东口岸钢材出口急速萎缩,至今年2月份,月度出口规模降至2008年以来最低点9.4万吨,降幅达65.1%。随后出口量保持低位徘徊,前11个月,国有企业成为出口主导力量,山东口岸国有企业出口钢材95.2万吨,占出口总量的58.2%。钢铁板材出口量占近5成。前11个月,山东口岸出口钢铁板材79.7万吨,占出口总量的48.7%;钢铁管配件、角钢及型钢、钢铁棒材和钢铁线材分别出口17.7万吨、11.8万吨、10.3万吨和5.1万吨。
今年4月1日和6月1日国家先后提高冷轧板卷、热轧合金钢板卷、普碳热轧板卷、普碳中厚板等多个钢材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并于7月1日起取消或下调部分钢材产品出口关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钢铁企业的经营压力,从目前情况看,钢材出口急速下滑的形势得到遏制,政策效果正逐步显现。加之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呈现复苏前景走好的局面,汽车等钢铁下游产业的国际市场需求正逐步恢复,带动我国钢材出口逐步回暖。
值得关注的是,内忧外患使得钢材出口仍面临较大压力:内忧主要表现为:产能过剩严重,依靠出口消化大量库存的压力不断增大。出口市场的逐步回暖和前期钢价的上涨刺激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10月份我国粗钢产量5175万吨,同比增长42.4%,环比增长2%,累计达到4.725亿吨,同比增长10.5%。10月末,全国26个主要钢材市场五种钢材社会库存量合计为1203万吨,环比增长7.02%。11月上旬,71家大中型钢企仍保持较高的开工率,粗钢日产量虽较10月小幅回落,但仍高达162.2万吨,预计全年产量将达到6亿吨,远远超出《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的4.6亿吨的粗钢产量目标。在国内、国际需求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背景下,产能的大量释放必将加剧过剩局面。随着天气转冷,我国钢材消费进入淡季,同时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钢铁产能也在逐步重启,一定程度上会挤压我国钢材的出口空间,出口压力增大。
外患表现为:出口通道不畅,愈演愈烈的贸易摩擦为钢材出口设置新的障碍。欧盟10月6日正式裁定对我国输欧无缝钢管征收为期5年17.7%~39.2%的反倾销税;10月22日,阿根廷对我国管道附件作出反倾销终裁,裁定对涉案产品采取FOB离岸价格3.94美元/千克的最低限价措施,有效期5年;11月23日加拿大对我国石油管材作出反倾销和反补贴初裁,税率34.43%~182%;美国继10月7日对我国无缝钢管发起“双反”调查后,10月27日决定对自我国进口的钢格板和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产品征收初步反倾销关税;11月5日,美国宣布在对中国钢管制品征收10.69%~30.69%反补贴税基础上,对中国生产的油井管征收36.53%~99.14%的反倾销初裁,11月24日,又针对油井管作出10.36%~15.78%的反补贴终裁,是迄今为止美对华贸易制裁案值最大的一起案件,钢材出口正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
针对上述情况,有关部门及专家建议:一要严格落实《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控制钢铁产能,并加快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二要进一步加强对钢材进出口情况的监测预警,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组织企业积极应诉,降低贸易保护措施对钢材出口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