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焦炭产量大增,2008年焦炭产量为32757万吨,预计2009年焦炭产量为34500万吨左右,约占世界焦炭产量60%,中国的焦炭产量之大,消耗之多,为世界之最。
世界各国的焦炭主要用于钢铁工业,发达国家的焦炭用于钢铁工业约占90%~95%,目前,中国钢铁工业消耗的焦炭量约占全国焦炭产量的87%。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我国前3个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4%,拉动了钢铁增产,预计今年钢、生铁分别比上年增产约6500万吨和7000万吨,焦炭增产约2100万吨。但从宏观来看,今后我国的焦炭产量不可能再大幅增长,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焦炭产量将逐年减少,最终产量将在2亿吨左右。
我国3亿多吨焦炭的消费去向
据有关管部门统计显示,2007年全国消费焦炭30337万吨,其中钢铁工业消费焦炭25787万吨,占85%,用于炼铁生产的焦炭21326万吨,占钢铁工业用焦炭82.7%,烧结、铁合金、镁砂等非炼铁消费焦炭约4460万吨,占钢铁工业用焦炭17.3%;有色工业消费焦炭471万吨,占全国消费量的1.55%;化学工业消费焦炭2219万吨,占7.32%;机械工业消费焦炭787.14万吨,占2.6%;化纤、非金属制品消费焦炭320万吨,占1.05%;其他行业如采掘业、交通、电力、农业、纺织、生活等消费焦炭752万吨,占2.48%。另外,出口焦炭年均1530万吨,约占4%。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焦炭的消费量持续增长,其中钢铁工业是焦炭消费大户,节约焦炭的潜力也最大。
焦钢比趋向下降
在科学发展观的推动下,我国炼铁工艺技术将不断进步,焦比持续下降,减少焦炭消费不可避免。同时,随着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钢积累量不断增加,返回的废钢增多,代替生铁炼钢,也节省大量焦炭。借鉴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钢铁工业的发展必将减少对焦炭的消费。
美国钢铁、焦炭工业100年多来的发展大体可分3个阶段, 美国1951年焦炭产量上升到最高峰7930万吨时,钢产量为9542万吨,焦钢比为0.83(焦炭产量比钢产量)。之后,焦炭产量开始下降。到1973年,美国钢产量上升到最高峰13678万吨时,焦炭产量下降为6340万吨,焦钢比降为0.47,比1951年下降0.36。之后,钢产量开始下降。到1988年,美国钢的积累量近60亿吨时,钢产量下降到9063万吨,走向比较平稳的正常生产量,能源、交通、港口、城市基础设施、房地产等建设比较完善,当年焦炭产量下降到2890万吨,焦钢比下降为0.31。
美国的焦炭产量由1951年最高峰7930万吨,下降到2008年的1424万吨,焦炭产量减少82%,其主要原因包括:一是炼铁焦比下降;二是1973年以后钢产量逐步减少;三是铁钢比大幅度降低,到2008年底钢积累量为78亿吨,社会返回大量的废钢用于炼钢生产,废钢代替生铁减少了消费大量焦炭,铁钢比为0.36。
日本1948年的钢产量为171万吨,到1973年钢产量上升到11932万吨,之后,钢产量一直在11000万吨左右波动,焦炭产量逐年减少;1984年钢产量10558万吨,焦炭产量为5145万吨,焦钢比为0.49;到2008年,钢产量为11874万吨,焦炭产量下降为3856万吨,焦钢比下降为0.32,在这24年间,钢产量变化不大,焦炭产量减少25%。
日本国土面积小,经济建设速度快,国内的能源、交通、港口、城市基础设施、房地产等建设比较完善,钢材供求趋于均衡。到2008年底,日本钢积累量为47亿吨,产生大量废钢代替生铁炼钢,焦炭产量大幅减少。
从美国、日本的情况看,钢铁工业发展到一定时期,钢产量与焦炭产量大体上呈反向走势。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钢铁生产仍然比较落后,生产吨钢消耗生铁约1吨多,消费焦炭比较高。1977年我国钢产量为2374万吨,焦炭产量3928万吨,焦钢比为1.654。1978年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各行业发展比较快,钢铁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炼钢耗生铁大幅下降等,1988年焦钢比降低到1.028,比1977年降低0.62。进入21世纪,钢产量大幅增长,焦钢比大幅下降,2008年钢产量50048万吨,焦炭产量32757万吨,焦钢比下降为0.654,比1977年降低60%。
中国钢铁发展与焦炭产量下降趋势的曲线图,大体也成“喇叭形”延伸。因此预测,未来几年焦炭产量将开始逐年下降,当国内钢积累量达到90亿吨左右时,焦钢比将降到0.5左右,焦炭产量要减少到2亿吨左右。中国的焦炭产量由目前占世界焦炭产量60%降到50%左右。
今后焦炭市场需求将下降
炼铁技术进步,降低焦比,减少焦炭消费量
在科学发展观的推动下,炼铁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落后的小高炉将被淘汰,炼铁焦比不断下降,这些都有助于钢铁生产减少焦炭消费量。
2009年前3个季度,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炼铁平均焦比为373公斤/吨铁,比6年前降低52公斤/吨铁,相当于每年减少消费焦炭2600多万吨。宝钢、武钢的炼铁焦比分别为291公斤/吨铁、317公斤/吨铁,比大中型企业平均焦比低60公斤/吨铁左右,这意味着大中型炼铁企业降低焦比还有一定空间;中小型炼铁企业焦比在500多公斤/吨铁左右。由于当前钢铁产能严重过剩,随着一批小高炉被关停,将减少一部分对焦炭的需求。今后几年,如重点企业炼铁焦比降低40公斤/吨铁、中小炼铁企业焦比降低80公斤/吨铁,则每年可减少焦炭消费量2300万吨左右。
炼钢降低铁钢比,要减少焦炭消费量
中国炼钢的铁钢比较高,近期钢产量在高速增长,钢积累量不断增多,加大了废钢回收量,炼钢多用废钢、少用生铁的趋势,将减少焦炭消费量。
目前,中国炼钢的铁钢比在0.96左右,与日本的0.73、美国的0.39相差悬殊。美国的铁钢比低是由于钢积累量到2008年底达78亿吨,国内的各种设施建设比较完善,机械设备已实现正常循环淘汰,如每年要报废的汽车1000多万辆,产生的废钢用于炼钢,生铁用量减少,导致焦炭消费量减少。
2008年底,中国的钢积累量为45亿吨,随着钢产量增多,10年后中国钢积累量将达到90亿吨左右,废钢回收量也将明显增多。如现有一大批不符合环保要求汽车的陆续报废,各行业落后装备的淘汰,不断扩大的拆船量等都将产生大量废钢。还有直接还原铁过几年要发展扩大,顶替高炉生铁节省焦炭。如炼钢的铁钢比降低到0.91时,每年少用焦炭1200万吨。中国炼钢的铁钢比要达到日本水平,每年要减少消费焦炭6600万吨。
我国过了基础建设高峰期,钢材消费要逐渐降下来,随之焦炭消费也要降下来。进入21世纪,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拉动钢铁产量每年增长6000多万吨,这是大量消费焦炭的主要原因。但是,钢产量不是无止境的增长,不可能长久维持5亿吨钢产量,也不会维持像近几年这样大的消费量。
从宏观来看,当中国的能源、交通、港口、城市基础设施等建设差不多了,建筑钢材使用量要大量降下来。从国家钢积累量来看,大体上可以估量出各行业建设的程度和钢材消费量的情况。
以美国为例,美国经济发展到1988年,钢积累量达到近60亿吨时,钢产量从1973年最高峰13678万吨降到9000万吨左右,达到比较稳定正常消费量,说明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经济建设比较完善了。美国的国土、海岸线与中国差不多,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决定了中国比美国多消费一些钢材。
近年来,中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能源、交通、港口以及一些城市基础设施都在进行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2008年底中国钢积累量为45亿吨。预计再过10年,中国能源、交通、港口、城市基础设置的框架建设基本完善(相当美国钢积累量60亿吨水平),届时也就过了建设高峰期,建设的速度要放慢,建筑钢材用量也要减少,钢材要逐渐走向比较稳定正常消费量,建筑钢材消费比例要减少到35%左右。同时,国民经济发展要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今后一段时间汽车、船舶、飞机、机械等品牌产品要大量发展,铁路、高铁、地铁、桥梁等要走向世界,这要多消费一些钢材。综合来看,钢产量要减少,逐步退到4亿多吨(约占世界钢产量35%)。这样,每年要减少焦炭消费7000万吨左右。
焦炭出口可能大幅度减少
因为中国人均能源量小,国家能源政策将要求减少能源和耗能高的产品出口或者不出口。现在出口焦炭的关税已到40%,又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预计2009年出口焦炭约50万吨,如果焦炭限制出口到位,每年要减少1200万吨左右。2008年净出口钢材5380万吨,含着出口焦炭约3000万吨。今后一段时间出口钢材要萎缩,这也要减少焦炭消费量。另外,预测其他消费焦炭行业,化工行业要减少一些,机械行业要增加一些等。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不断加强炼焦产业结构调整,建设了一大批大型机焦炉,替代了土焦和一些落后的小焦炉。目前,焦炭产能过剩,焦化企业集中度低,要继续推进焦化行业准入管理,加快调整炼焦产业结构,加大淘汰落后焦炉力度。
要严格控制建设新焦炉
目前中国机焦炉年产能为4亿多吨,另外,无回收焦炉产能约为2000多万吨,半焦焦炉产能约为3000万吨,合计焦炭产能约为4.5亿多吨,预计今年焦炉平均开工率只有75%。现在钢铁企业的焦炉基本是满负荷生产,一些独立焦化企业的焦炉开工率仅有30%。
今后焦炭产量要逐年减少到2亿吨左右,比现在减少约1.4亿吨左右,钢铁企业的焦炉不会减产,减产的都是独立焦化企业,一大批独立焦化企业的焦炉将被迫关停。
这样的焦炭产能严重过剩形势,必须严格控制建设新焦炉。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建设投产的焦炉55座,产能3092万吨,虽然淘汰的焦炉能力约2000万吨,但还增加焦炉能力1000多万吨,这就加剧了焦炭产能严重过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钢铁企业尽量不要再建新焦炉;独立焦化企业也要认清焦炭产能严重过剩的形势,不能再盲目建设新焦炉。
要大力推进焦化企业与钢铁企业联合
目前焦炭产能过剩,独立焦化企业为焦炭产品销售担忧。有的钢铁企业缺少焦炭,要建设焦炉投资大、还贷难,可以考虑与独立焦化企业联合,由焦化厂供应焦炭,这是一举双赢。现在已有一批焦化企业走向联合,独立焦化企业要认清形势,主动行动,加快推进与钢铁企业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