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27日最新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显示,未来中国将步入一个较长时期的“次高速经济增长时期”。2008年-2012年的平均增速将达到9%左右,2013年—-2022年将达到8.2%-8.8%,2023年-2032年将达到7.3%-7.6%。 由于中国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新型的全球分工格局已经出现、人口结构逐渐向老年社会过渡、城市化进程已经渡过加速期,中国经济增长的传统支撑点已开始步入边际递减阶段,经济增长的未来源泉可能将转向“消费率提升”、“城市化加速”、“服务业发展”、“技术创新与技术深化”以及“社会改革和政府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所带来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等5个方面。 计量表明:中国消费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带来的GDP增速提高将达到1.5—2.7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人均GDP将提升2.25个百分点;服务业占比每提升1个百分点,可带来GDP增速提高2个多百分点等。 报告对未来“次高速经济增长”的要素分解表明,未来各种要素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发生巨大变化,资本因素将下降,而技术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将大幅提升,劳动因素将在15年左右的平稳期后出现上扬的态势,但从绝对额来看中国未来经济增长依然具有“高储蓄、高投资、高资本与高速度”的特色。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和经济研究所每季度都会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该报告目前在业界已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并持续引起广泛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