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宝山镇下坊村的小河东有一个没有文字和影像记载的说书匠叫赵井义,不知道他是在家里排行在九,还是在学徒中排行在九,反正人们都叫他老九爷。
老九爷虽已过世多年,但是他的音容笑貌却一直存留在上下邻村人们的耳际和脑海……
老九爷身材不高,瘦消的脸庞,眼睛不大,却充满了聪颖和智慧,我敢说他的大鼓书虽不能算得上超群绝伦,但是在宝山镇甚至方圆百八十里的怀柔也应该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了。
小的时候,农村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视,就连图书也难得见到几本儿,老九爷的大鼓书就成了人们业余文化生活的向往。为了满足人们对文化生活的渴求,老九爷常常在自家的炕上支起说书用的扁平小鼓,为乡亲们义务说书,引得村里的老少妇孺往他家里聚集,人们有的坐在炕上,有的站在地下,里三层、外三层,静静地倾听着老人家绘声绘色地讲述《薛刚反唐》、《杨家将》、《大刀王怀女》等一串串故事,尤为让人们记忆最深、也是他说得最拿手的书是《响马传》。
老九爷说书有个特点:行快就快,行慢就慢,说学逗唱,学啥像啥,到悲痛处能说得让人痛哭失声,到兴奋时能让人笑逐颜开。说起小段儿,更是张口就来,他的大鼓书简直就像一台戏,把书里的魏征、单雄信、罗成以及性格各异的女花容们描述得淋漓尽致,别说那个文化条件极为贫乏的年代,就是放到现在人们也会对他的大鼓书百听不厌。但是到了六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把他说大鼓书当成“四旧”封杀起来。老九爷出于一种依恋的心理,总也放不下自己的鼓书艺术,偶尔还要偷偷地给大家说上一阵。家里的子女怕惹出祸端,就提醒和阻拦他,万般无奈时老九爷便沉默了,直到他老人家活到了九十多岁离开了人世。
遗憾的是那个时候没有录音和摄像工具,没有留下任何资料,加上当时政治气候的影响,他也没能把那宝贵的艺术传给子孙后代。
老九爷——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一个鲜为人知的民间艺术家,他给村里、镇里以及亲耳听过他说书的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