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河南的晓港公园内,有一座古色古香的石桥。这是一座花岗石砌筑的三孔石梁桥,名叫云桂桥,桥长34.86米,宽3.4米。石梁侧面中央刻有“云桂”二字。桥栏雕饰简朴,桥身线条大方。此桥历近百年至今稳固完好如新。朝霞夕照中的石桥,映衬着绿树碧水,使公园景色更具迷人魅力。??
云桂桥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宣统三年(1911),由河南士绅集资重建。此桥俗称小港桥,因其地处小港得名。又称尚书桥,则是因明朝尚书何维柏始建此桥而得名。??
何维柏是明代南海县人,嘉靖十四年(1535)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大理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吏部左、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职。他明于修身,梗直不阿,嫉恶如仇,是一位享有盛誉的清官。嘉靖皇帝昏愦,专意斋醮,不视朝政,幸臣严嵩窃踞大权,弊政重生,军卫废弛。海瑞等直臣为国计民生,无惧杀身之祸,冒死弹劾严嵩,成为千古传诵之佳话。何维柏先于海瑞上疏21年就慷慨陈言,弹劾权奸而险遭毒手。嘉靖十六年(1537),皇帝听信严嵩媚言,不顾国库匮缺,民不聊生,下令在河北沙河修行宫。何维柏借雷击中皇帝谨身殿为由,进言四海困竭,请止工程。嘉靖帝表面上表示接受,实仍行挥霍之事。刚走上宦途的何维柏愤然称疾辞官,归里讲学,时年仅26岁。嘉靖二十三年(1544),何维柏被重新起用,以御史身份巡按福建,他极力主张开仓赈济饥民,救活数十万人。次年,他在福建任上向朝廷上万言书弹劾严嵩,说严嵩“阴险虿毒,贪鄙狼诈……嫉贤害正,作威作福,怀奸蠹国”。
还说自知弹劾严嵩之举“祸且不免”,但“苟利社稷,则一己祸福所不暇计”,即使“濡首就戮,无复悔憾”。嘉靖帝见奏大为震怒,下诏将何维柏解京问罪,福建士民夹道跪送囚车,哭声震天,何维柏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意气自如。严嵩意在了结何维柏的生命,何维柏到了京中,受尽酷刑,他在给友人的信中,一再表示绝不后悔。说读了这么多的圣贤书,今天才真正显示出功夫来。后来嘉靖皇帝在宫中扶鸾,问治世养生之法,得到“养身莫要于寡欲,治国莫要于惜才”之句,以为所指是处理何案不当,这才使何维柏得以从轻发落,削职回籍。??
何维柏削职回广州居家22年,四方闻名从游者众。他先是在光孝寺内的容迹亭上每月三次讲授白沙宗旨,亭上挂匾“天山草堂”,来听讲的人不断增加,亭内容不下那么多人了,遂择地河南小港建天山书院,将居处称为“天山草堂”。取名“天山”,是因为“天崇高而莫及,山重厚而不迁,自天而下,惟山特立于中”,“端平凝重,肃然使人不敢犯”。他以此标榜一种顶天立地、决不随波逐流的高尚人格。天山草堂挂有一副他手撰的楹联“座中斟酌谈心易,局外输赢袖手难。”体现了他罢官回乡后仍不忘忧国忧民的情怀。天山草堂遗址在今河南小港云桂大街小学一带。后人为纪念何维柏,将草堂改为尚书祠。何维柏收纳的60多名学生中,有30多人中了举人,10多人成了进士。学生中有后来当了尚书的叶梦熊、佥事陈吾德,更是以功业气节著称海内。明穆宗、明神宗即位后,何维柏先后奉召复职,仍因刚直罢官归里,继续回到天山草堂讲学。
何维柏乡居期间,注重公益事业,为了方便民众,他出钱将地当河南交通要道的小港木桥改建为石桥。为了纪念何维柏的办学功绩,后人在他捐建的小港桥头兴建了一座牌坊,额书“云桂发祥”,附近的小港桥、小港村因此又称云桂桥、云桂村。牌坊今已不存,而云桂桥则成为晓港公园内一处文物胜迹。“云桂”之地名沿用至今,在此一带现在还有云桂新村、云桂大街之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