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区五凤村在广州中山大学南门向南约2公里处,这里一座山岗地表上散布着怪石嶙峋,是广州地区今已罕见的一处有地理科学和观赏价值的火山岩地貌景观。依山建有一座纯阳观。纯阳观初建于清道光年间,是广州著名道观之一。观旁有花岗石构筑的朝斗台,是华南地区惟一存世的古天文观象台。
??
清嘉庆年间,著名学者阮元任两广总督,成立修志局修纂《广东通志》,正为找不到编纂舆地部分及主绘本省地图的合适人选而焦虑。有官员极力向阮元推荐李青来,并转呈上李青来的《寰天图说》书稿。阮元阅完手稿,评价很高,决定将书稿出版,亲自撰序,并聘请李青 来担任《广东通志·舆地略》主编。
这位李青来是一位自学成才的油画家、天文学家,本名明彻,青来是号。清乾隆十六年(1751)出生于番禺(今广州)。他由于家境贫困,12岁当了道士。当时的广州是西学东渐的首冲之地,李青来勤奋好学,对传入中国的西方近代科学文化知识饶有兴致,逐步掌握了天文、地理、三角几何学,并且自学绘画制图。他不仅擅长国画人物山水,甚至连当时鲜为国人所知的油画也会一手,而且小有名气,油画卖得好价钱。两广总督慕名请他绘了一批油画,还让他携画随关舶上京进贡。李青来抓住此机会,到了京中主管天文历数的钦天监观摩学习,学问大有长进。他返穗后,又赴澳门向洋人请教观察天象以推算地面距离之法。李青来在白云山潜心学习,后到观音山(今越秀山)龙王庙任司祝,将十几年积累的天文学资料、观察成果和研究心得整理撰成《寰天图说》3卷、续编2卷。《寰天图说》收入有关地球、日月、星辰及雷雨、地震、潮汐等方面论文81篇,绘有全国、京城及大部分省份地图。是广东古代惟一一部天文学专著,也是我国天文学史上极其珍贵的图书。
李青来不负所望,完成《舆地略》6卷,绘有广东舆地总图及各州府县诸图,观图按此比例可测远近。另绘晷度附近南极星图、分野、气候,共1卷。此卷被人称道为善本。按地方志编纂惯例,在世者之著作不列入著录,阮元特破格批准将《寰天图说》收录入《广东通志·艺文志》。道光四年(1824),粤米奇缺,米价高涨。阮元采纳李青来的意见奏准朝廷,鼓励外贸,使米价降下来,官民称便。过了两年,广州南方上空出现彗星,流言四起,人心惶惶,李青来指出此非天灾之兆,分析本地将有旱象。阮元求他作法禳旱,他指出求神拜佛不中用,建议发动民役防旱,这年秋天果然大旱,由于阮元采纳李青来的建议作了部署,广州地区顺利度过旱关。李青来以科学的态度,受到人们的尊敬。??
李青来在编纂《舆地略》过程踏勘地形,到过不少地方。他登上河南五凤村万松岗岗顶观凤凰台,见此处为河南制高点,近览珠江,远眺云山,景色迷人。据说此处苍松是东汉杨孚从河南移植于此繁育而成,杨孚、崔与之等历史名人都曾在此设帐讲学。李青来决意在此建座道观,作为晚年修道之处。因见岗上苍松挹翠、岗下碧水环流,好似玉碟上一颗明珠,遂将岗名改为漱珠岗。
李青来建观的想法得到阮元多方支持,阮元带头捐俸,达官贵人、名绅巨贾、善男信女纷纷响应乐助。历时5年,至道光九年(1829)纯阳观落成,除了奉祀吕洞宾的纯阳殿之外,还有山门,步云亭、灵宫殿、怡云轩、东西廊房、客舍、左右巡廊、库房,错落有致,布局谨严。李青来在岗顶建了朝斗台,台高两层,全用花岗岩砌成,下层为石室,沿台外石级可登上平台。台上原建有亭阁,李青来在此观察天象。今台尚存,而台上亭阁已不存。阮元为纯阳殿、颐云坛(即朝斗台)亲题石额,至今尚存。
??
李青来在纯阳观修成后三年逝世,原来下葬三元里松柏岭,1950年迁葬漱珠岗,其墓至今尚存纯阳观内。观成之后,阮元又在殿后两侧分别兴建了纪念杨孚和崔与之的杨孚祠和崔清献祠,两祠与纯阳观相辉映,吸引了更多的文人墨客、达官贵贾到此赋会,或结社为文、或种梅绘画、或挥毫题壁,先后留下了著名画家苏六朋、居廉、居巢、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的足迹。纯阳观一度荒废,近年得到修茸,重振古观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