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是我国的一大地方剧种,扎根于广东民间,也流行于广西部分地区和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和华人居住区,至今约有300多年的历史.
广东粤剧是由多种外来戏曲声腔和本地土戏、民间说唱艺术不断融合而成、发展起来的。同时粤剧先后把南音、粤讴、龙舟歌、木鱼歌等地方说唱艺术,以及广东流行小调、小曲先后吸收进来作这曲牌使用,形成今天粤剧以梆子、二黄为主的地方演唱和小曲小调为辅,富有地方特色和丰富多彩的唱腔体系。
粤剧的声腔有平喉、大喉、子喉三种。行当包括文武生、小生、武生、丑生、正印花旦和二帮花旦等六大行当,称为"六柱制"。粤剧演员和流派当中,近百年来影响最大的流派有薛觉先、马师曾、廖侠怀、桂名扬和白驹荣五大流派,以及红线女的"红腔"、罗品超的"虾腔"等。老一辈著名粤剧演员还有靓少佳、罗品超、吕玉郎、文觉非、郎筠玉、陈笑风、林小群等.近十年还涌现出卢秋萍、彭炽权、倪惠英、冯刚毅、曹秀琴、曾慧、丁凡等一批粤剧表演新秀,还有数位戏剧表演梅花奖得主。
粤剧的发展,前后经历过外地班、本地班、混合班、志士班和省港大班等时期,并经过不断改革,逐步用广州方言取代戏棚官话,用平喉取代假嗓.终于完成了粤剧声腔的根本改变。
粤剧名剧有《白蛇传》、《胡不归》、《帝女花》、《搜书院》、《山乡风云》、《风雪夜归人》等。著名粤剧表演团体有广东省、广州市粤剧院、团。与粤剧伴同生长的是粤曲演唱,可演唱粤剧折子戏,也可演唱新编粤曲。广州著名粤曲演唱艺术团体是广东音乐曲艺团,著名演员有白燕仔、李丹红、黄少梅、谭佩仪等,《沙田夜话》、《蔡文姬归汉》是脸炙人口的名曲。
周恩来总理誉粤剧为"南国红豆",这朵艺术奇葩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放射出异彩。
·外地班、本地班和混合班
早在明代,弋阳腔、昆山腔等南戏已在广东流行,明末清初出现称为"广腔"的"本地班"深受其影响。其时,北方的秦戏(梆子腔)也传入广东。本地班又在大量吸收梆子腔的基础上,形成早期粤剧的弋、昆、梆的混合班。清代中叶二黄腔入粤后,也被混合班所吸收。此期间,粤剧还先后吸收广东地方民间清唱艺术和广东流行小曲小调,使其发展得更为适合广东地方特色,成为广东人民喜爱的一大地方剧种。
·志士班和省港大班
辛亥革命前后,粤剧出现了许多重大变革,一些具有爱国思想的艺术家纷纷组织志士班,在编演地方题材剧目和时装文明戏的同时,编演了《文天祥殉国》、《温生才刺孚琦》等具有反清、反帝、反封建思想内容的戏。至20年代初,广州方言逐步取代了戏棚官话,平喉逐步取代了假嗓,完成了粤剧声腔的根本改变。志士班实际是辛亥革命前后革命党人组织的改良粤剧班。而省港大班则是20世纪20一40年代活跃在广州、香港、澳门等地的粤剧艺术表演团体。除改编旧戏外,还改编小说、外国电影、戏剧、民间故事等,戏本多达数千本。还培养出马师曾、薛觉先等著名的粤剧界艺人。省港班时期是粤剧变化大、人才众、事业兴旺的时期。
·著名粤剧演员
薛觉先(1904-1956)
广东省顺德市人,18岁开始粤剧生涯,早年因演《三伯爵》而一举成名。30年代在香港主持"觉先粤居团"薛觉先以文武生见长,兼工丑生、净、未35部粤语电影,被誉为"万能老官"。薛的唱腔韵味浓郁,吐字行腔,声情并茂,被誉为"薛派"。代表作有《王昭君》、《胡不归》和《白金龙》等。1935年薛觉先被拉接纳为英国伦敦"国际哲学艺术学会"会员。薛原在香港演剧。1954年回广州任粤剧工作团主任,为全国政协委员,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56年在穗演出《花染状元红》时脑溢血病发,仍坚持终场,次日去世。
马师曾(1900--1964)
广东顺德人。早年在穗学戏,后到新加坡当粤剧情员,拜著名小武靓元亨为师,崭露头角。1923年在穗演《苦凤莺怜》饰义丐余侠魂一举成名。
为振兴粤剧,马师曾主张向话剧、电影和生活学习,使粤剧现代化、大众化。马师曾创立了动作丰富、节奏鲜明、生活气息浓郁的马派和行腔自然活泼、顿挫分明、突梯情稽的马腔(俗称"乞儿腔")。马的代表剧目还有《刁蛮公主憨驸马》、《佳偶奇兵》等。他还拍摄了数十部粤语电影。除内地之外,还多次到美、越、马演出,驰誉海内外。
l950年马师曾率剧团回穗演现代粤剧《珠江泪》,1935年返穗后先后任省粤剧团团长、省粤剧院院长,为全国政协委员,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晚年成功塑造和扮演了《搜书院》中的谢宝老师和《关汉卿》中的关汉卿,使马派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
红线女
原名邝健康,广东开平人,粤剧著名表演艺术家。早年学戏,后参加马师曾剧团,改用红线女艺名。15岁掌花旦正印,声名渐著。抗战胜利后定居香港,成为影剧两栖演员,拍影片80多部。1955年从香港回穗参加广东省粤剧团,代表作有《搜书院》.《昭君出塞》、《关汉卿》和《山乡风云》等。其表演以细腻见长,勇于革新,继承前辈唱腔艺术并吸收兄弟剧种和西洋演唱技巧,形成"女腔"("红腔")。其音色清脆秀丽,行腔自然、婉转、丰美,真假嗓能巧妙结合,有"龙头凤尾"之誉。1957年凭《卖荔技》获世界青年联欢节东方歌曲竞赛金质奖章。近些年红线女致力培养粤剧新人,组建小红豆粤剧团和红线女艺术中心。曾任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
白驹荣(1892-1974)
广东顺德人,著名的粤剧表情艺术家。19岁入志士班学戏,20年代初在《再生缘》中演皇帝一举成名。演《金生挑盒》时他用真嗓唱广州方言,对粤剧唱腔改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后白驹荣历掌省港大班正印,长期与薛觉先、马师曾等合作,有"小生王"之称。其噪音清越明亮,行腔婉转圆润,流畅自然,做功潇洒飘逸、生动传神,自成一派,称为"白派"。后双目失明,改从事曲艺演唱。解放后任广州曲艺大队长,1953年组建广州粤剧工作团任团长,1958年任广东省粤剧院艺术总指导和省粤剧学校校长。曾任广东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首本戏有《工堂放子》、《拉郎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