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广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阶段性成果展览开幕式暨文物普查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内举行。
副市长徐志彪、省文物局、省普查办负责人、市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市文化局局长陶诚、党委副书记刘宛子、巡视员陈玉环、各区、县级市文广新局负责人、文物专家及有关单位的代表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上,广州市副市长徐志彪发表了讲话。
开幕式上,徐志彪副市长、陶诚局长、刘宛子副书记分别为麦英豪等8名文物专家、市考古所等四个单位和梁丽辉等15名先进个人颁发了奖状和证书。
广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在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密切配合下进行的,现在仍在进行之中,并已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新发现文物线索3000多条,内容涵盖古建筑、古村落与历史街区、古墓葬、古代遗迹、近代工商业史迹、近代建筑、革命历史遗迹和改革开放遗产等,重点关注了20世纪遗产和民生类史迹,有些类项还填补了多项空白。这些成果既凸显了广州悠久而又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又反映出广州在20世纪中国的近现代化、工业化发展道路上,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
该市从2005年3月开始进行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丛书编撰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各位专家的认真指导和广大文物普查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该丛书终于正式发行。丛书共14卷,收录了近4250处不可移动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强历史文献资料性、鉴赏性、科学性,堪称该市文化遗产的百科全书。这为该市下一步的文物普查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做好文物普查过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我市于2005年和2007年先后公布了登记保护文物单位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花都、荔湾、黄埔等区也先后公布了本区的登记保护文物单位,将文物普查的重要成果纳入了文物保护的法律轨道。文物普查不仅全面掌握了全市文物资源的生存状态,还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推动了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开展,为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为构建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次成果展通过大量的图片、实物,展现了全市10区、2县级市进行的文物普查工作所取得的阶段性的成果。该展览是2009年广州市文化遗产日系列宣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讲所展出一个月后,将在各区、县级市巡回展出,对推动广州市的文物普查、保护与利用工作,对提高广大市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