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之路上,制定了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刺激经济计划的中国、美国扮演着积极的角色。作为世界两大重要经济体,中美在推动世界经济复苏问题上也承担着特别的责任、发挥着特别的作用。很多重量级财经人物都表示,中美应加强合作,通过经济转型来应对当前危机,没有一个强大的G2,二十国集团(G20)会让人失望。而中美加强双边合作乃至和其他国家加强多边合作,则又必然牵涉到世界经济金融格局的调整。
新兴经济体不再是旁观者
金融危机极大颠覆了外界对西方金融体系的看法。此前的多次金融危机,都是由发展中国家引发,但这次席卷全球的危机始作俑者则是美国,并进而连累世界经济。危机深刻地改变了美国和美国的金融体系,也暴露出当前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弊端。
比如,作为两大国际金融组织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是在1944年制定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基础上成立,长期以来一直被西方国家所掌控,将重心一直放在对发展中国家金融监管上,忽视或者说漠视了发达国家的金融弊端,导致随后的危机一发而不可收拾。当然,美国本身也漠视这些组织的监管,导致IMF一些早期预警也失去效用。
改革不合理的经济金融秩序,创建适应21世纪实际的新体制,形成应对危机的合力,也成为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共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就表示,当前金融危机清楚表明,当前金融体系不能适应全球化金融市场的要求,这一体系的“合法性和有效率”存在疑问。
在前两次G20峰会上,各国领导人都对改革当前金融体系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建议,比如全面改革IMF和世界银行,增加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代表性,加强对全球金融机构的监管。事实上,外界普遍把这两次峰会与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相提并论,英国首相布朗也表示,峰会使世界“正朝新布雷顿森林体系迈进”。
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新兴经济体再不是旁观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和重要的决策者。事实上,峰会之所以选择二十国集团作为基础,就在于该集团涵盖了主要的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该集团占到了全球GDP的85%,贸易的75%,人口的70%,因此有比较广泛的代表性。
由二十国集团,而不是全由发达国家组成的七国集团来讨论世界重大经济问题,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也反映了世界格局的演变——在过去20年,随着许多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世界经济版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仅凭发达国家之力,已不能有效应对类似目前的金融危机。
IMF改革势在必行
如果说过去几年,一些国家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对改革国际经济金融体系还存在诸多质疑和抵触,那么目前的金融危机则让全世界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构建新的国际经济金融秩序,必须提升新兴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知情权、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当前的重点,则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行的发言权和代表性问题上。
其中最关键的,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问题。按照国际社会的已达成的共识,IMF将和金融稳定委员会一同担负起监管全球金融体系的重任,以后大到各国金融政策、以及国际协调,小到公司的高管年薪以及银行资本准备金率,可能都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踪迹。
如同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世界事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发言权,也直接关乎着中国在未来国际金融体系的地位和影响。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是最大也是发展最快的新兴经济体,并且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的主要来源地,但在该组织中的份额却排到第五位(还未付诸实施),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核心是必须增加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发言权和代表性。
多极化趋势不会一帆风顺
从未来来看,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主导世界经济金融体系的格局将不复存在,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将在世界经济舞台发挥重要作用。但这一多极化趋势也不会一帆风顺,美国和欧盟不可能轻易交出其对世界经济的主导权,在改革的多个问题上肯定会设置障碍,比如,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行的代表性和发言权问题上拒绝作出大幅让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此前也透露,对于缩减其代表性,一些发达国家还颇多怨言。
另外,新兴经济体发言权增加的同时,发达经济体肯定会要求新兴经济体承担更多的责任。具体到中国,美欧日势必要求中国提供更多资金帮助发达经济体,并在一系列经贸问题上提出高于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责任要求。目前甚嚣尘上的“中国救世论”就是一个例子。如果中国不能妥善应对,这不仅有损中国崛起的形象,也势必对中国经济产生冲击,并进而影响到中国社会的稳定。
任何改革都是利益的重新调整,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更牵涉到未来金融秩序的权力分配,进展肯定是艰难的。即使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西方国家真打算大幅提高中国的份额,最快的改革也需到2011年方能启动,而最终被各国议会批准,估计也要到2013-2015年了。这无疑是一个长期的谈判和博弈过程。
可以说,在未来几年,既是新国际经济金融体系形成的过程,也是各大国间合纵连横、激烈较量的过程。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来说,既存在着严峻的挑战,也是一个难得的契机。
|